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德语语法中对疑问句有多种划分。无论如何划分,学习掌握疑问句的意义在于正确地使用它。就疑问句在语法方面和日常交流中的划分和使用进行介绍。对开放式提问(Offene Fragen)、排他性提问(Geschlossene Fra-gen)、选择性提问(Alternativfragen)、反问式提问(Gegenfragen)、修辞式提问(Rhetorische Fragen)以及暗示性提问(Suggestivfragen)等六大类提问(疑问句)配以大量例句,进行了应用研究,并提出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2.
以《中国.白茆山歌集》文本为语料,对白茆山歌中的代词进行分析研究,概括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探讨白茆山歌中代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33.
苏飞  王珊珊 《海外英语》2012,(13):157-158
同声传译工作极具挑战性,吉尔的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清晰地阐明了同声传译的过程。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说明,同声传译对时间、脑力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适当采用省略、指代和概括等简化策略能有效节省时间,改善译文产出质量,这在同声传译实践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采用语法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能否依据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指称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及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研究结果显示,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法没有遵循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其母语(英语)对汉语反身代词的影响较大。母语促使他们成功习得构词形态上与母语反身代词相似的“他自己”,但阻碍了他们习得构词形态上与其母语反身代词相异的“自己”。文章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5.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语,“我”不作宾语,且这些第一人称代词都不具有谦敬功能。  相似文献   
36.
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范围很广,频率很高。因此就某一方面而言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可以通过其对代词的使用正确与否进行考证。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是代词误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英、汉两语对代词的分类,汉语的负迁移,学习者思维定式角度测试分析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的原因并阐述出人称、物主代词的误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37.
贺州桂岭本地话人称代词的数格和领格有着鲜明的族群特征。第一人称代词"侬"和表复数形式的"啦",在句子结构"人称代词+啦+名词+谓词"中受语境约束,语境决定了"侬"的单复数和"啦"的位移方向,也规约着相关语句的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38.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Internet and E‐mail use has provided excep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humans to mediate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thus their relationships in new ways. This study reports on a content analysis of interrogative strategies used in E‐mail messages exchanged over six months between intergenerational sets of senior citizens and youngsters. A great deal of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s facilitated by the use of questions which are a core aspect of uncertainty reduction processes. While Uncertainty Reduction Theory (URT) has been a predominant theoretical position for examining face‐to‐face initial interaction, its utility for examining communication in an a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 was only partially effective. Data analyses focused on politeness of questions, types of questions, and, temporal effect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errogative strategies we engage in to achieve interpersonal connectedness are sometimes different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 and a new standard for transacting relational message exhange may be emerging.  相似文献   
39.
四川话中的“该是哈”问句表示问话人对所说的事实、情况、意见有一个看法或早有一定的揣测,发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求证,因此问话人往往期待对方肯定的回答。“该是哈”问句相当于普通话中表求证的是非问。文章对“该是哈”的句法特征、“该是哈”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以及“该是哈”问句三种形式之间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通过考察发现,《红楼梦》前80回反身代词有“自”、“自己”、“自家”、“自个”4个。这4个反身代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自”、“自己”使用频率极高,“自家”、“自个”使用频率则较低;“自”、“自己”的用法比较复杂,“自家”、“自个”的用法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