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萧红是一位命运悲苦但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悲凉短暂。传统观念里的"母亲"一直是伟大和崇高的化身,是牺牲和奉献的代名词,而萧红划开笼罩在"母性"之上的灼人光辉,使被施予了华丽外衣的"母性"骤然赤裸,她笔下的母亲不仅形体、相貌丑陋,而且大多在无爱的婚姻中进行着动物似的生育,游走在生死的边缘,为"物"而疯狂,都是自私、冷酷、残暴的母亲。萧红之所以淡漠母爱,颠覆母爱,与她成长历程中母爱的缺失、贫穷的流亡生活及萧红对母性的颠覆性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张爱玲遗作《小团圆》的解读,阐述了带有自传性的主人公九莉母性遗失背后的情欲意识的自信、自觉,以及其中体现的张爱玲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刻认知与关注。  相似文献   
33.
在民主改革以前,云南省宁蒗县宜底主要的家庭形式是父系大家庭,但与母系大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处在一个从母系大家庭向父系大家庭过渡的漫长时期。体现在民主改革前后宜底的婚姻家庭形态,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各种原因,形成具有浓厚母系文化的父系大家庭。在父系大家庭的背后反映出男性与女性权利地位的冲突中,男性的权利地位的不断巩固,女性为曾经拥有的地位在最终的抵抗,形成宜底父系大家庭和谐而又充满矛盾的局面。  相似文献   
34.
彝族先民视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母。浑沌演化谷种,实际上是说谷种来源于母体。虎一度被视为阴性,虎尸创生谷种是母体崇拜的体现。黑埃波罗赛、阿黑西尼摩、阿卜多莫等神是雌性无疑。葫芦神话是对神秘的母体生殖能力的崇拜。箭筒是女阴的象征,而“伙头田”实际上就是子宫。“雌燕”、“布袋”、“通天河中的水”、“母狗”、“又黑又窄的山洞”等,均与母体密切相联。彝族谷种神话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对母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35.
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556名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因幼儿的年龄和性别而不同。2.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却存在显著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母亲对幼儿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母亲。3.母亲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其专制行为。4.幼儿的焦虑情绪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5.母亲的权威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专制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弓形虫感染对优生优育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常见寄生虫。孕妇感染弓形虫后,虫体可垂直传递给胎儿,导致胎儿产生各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因此,弓形虫感染对优生优育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37.
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争。在故事的主要显性冲突与次要隐性融合的复合叙事中,神话隐示了两种社会价值原则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及由此而生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  相似文献   
38.
雷水莲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22-23,31
上海沦陷区女性作家张爱玲,由于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及其个人独到的女性经验的影响。在主观上她渲染性别意识,以一个边缘者的姿态进行女性经验的书写,以素朴的人生描绘来彰显她的清醒的成熟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文本具体表现为对传统“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否定.以示必须走出女性神话。  相似文献   
39.
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是二孩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从家庭育儿压力、母职困境和社会支持出发,调查6个省12个市共计11453个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结果发现,家庭育儿压力较高,抚育成本高昂,子女教育成为最大挑战,且二孩家庭育儿压力更大;母亲育儿工作难平衡,超过三分之一的母亲职业中断,且二孩家庭、低收入和低学历母亲面临更大的职业困境。在社会支持方面,家庭内部支持以祖辈为主,父亲参与不足;对教育支持最为迫切,但所获外部支持有限。在历史短板、时代挑战和文化制约的多重影响下,亟待构建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通过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形成夫妻同工、祖辈适度参与的动力机制,保障女性就业权,最终实现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婴幼儿照护良好格局,切实缓解家庭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40.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teacher–student attachment-like relationships explain the socioemotional adaptat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Participants consisted of 65 dyads of homeroom teachers and their students (from a middle-to-low-class area in Northern Israel)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LD/ADHD-co-morbidity (mean age = 10.9). Students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maternal attachment security scale (ASS) and the appraisal of the teacher as a secure base scale. Homeroom teachers completed the student-teacher security scale. Third-party teachers reported on students’ school adapt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yond the disability factor, secur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reduced the students’ externalising problem behaviours and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proficiencie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affected by the adequacy of executive functioning. Additionally, maternal attachment reduced internalising problem behaviour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tective role of teachers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for research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