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90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引入学生互评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在理解互评指标时,知道教学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学习中努力的方向;在评价他人时,认识自己的智能结构,产生学习需求的欲望,帮助自身潜能的激发;通过评价过程,实现学生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促进自身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使评价活动助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72.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相似文献   
73.
王春玲  牛炳文 《新闻界》2008,(3):168-170
目前我国新闻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理念层面应该把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深入把握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成要素、各个环节以及之间彼此依赖,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厘清不同环节的实践目的,建构良好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生态,才能最终有效地服务于新闻学整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4.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忠实。该规定对维护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此规定具体有何意义,以及在现实中由于定义本身的模糊性所造成的局限,都是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该规定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75.
"绘事后素"的思想传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记孔子与子夏谈诗 ,以“绘事后素”为喻 ,在对话中完成了对儒家诗礼相成、质文并重的诗学思想的阐释 ,超越了原来话语本身的言说 ,启发了我们对相互开放、相互接受的对话的建构意义和思想传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文章对概率加法公式的运用及运用其解题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探。提倡使用一般加法公式之前应该分析事件的独立性,以使一般加法公式用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77.
人类与动物相处的关系模式很多,人类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劳作等少不了动物。在这诸多的联系中,人类对动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爱护,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视动物和人的生命为一、珍视动物的特异禀赋、平等看待动物的境遇和情感、爱养家畜、反对虐待动物等等。  相似文献   
78.
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化论、天生论和交互作用论三大理论上,这三种理论各有优劣。模糊语言、语言教学、研究的综合性和中国化都将成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下一步的主题和趋势。  相似文献   
79.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互动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行为的形成、行政行为的过程、行政行为的目的与客观效果的实现的一致性等方面采取互相促动方式,通过制约与激励机制,为实现公共利益与私益的最大化而由行政主体作出或由双方合意而作出的行政行为。按照互动程度不同,互动性行政行为分为成立型、过程型和激励型三种。可接受性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是互动性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互动性行政行为打破了传统的行政行为效力规则,在法律救济途径和承担责任主体等方面具有独立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