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01.
质性研究是具有普遍性的微观理论,对于深层次探究人的思想现状、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以往惯用的宏大理论的缺失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为追求文本的客观化效果,福楼拜一改传统小说家所恪守的全聚焦叙述模式,而在<包法利夫人>中运用内聚焦和外聚焦相结合的叙述模式.语言上,大量而成功地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将叙述者的声音和人物的声音巧妙交织,造成了隐蔽的叙事效果,为客观化的最终实现奠定了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性别视角下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为我们如何看待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科学的”和“男性的”的结合导致科学对女性的排斥和分离,使得科学知识、科学的认知方式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都带有男性的偏见。女性主义提倡“强客观性”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4.
前理解是现代解释学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它与理解的客观性密切相关。文章试图通过对前理解概念及其它与理解相关的命题的分析指出,前理解与理解客观性并非矛盾的关系,相反,前理解是决定理解客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为我们探讨理解的客观性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5.
长期以来,国内的很多理论工作者对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作过不少的研究,但他们思考的视角大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向度,该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即从客观性角度来考虑两种性质学说,并结合量子力学中的客观性问题对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对其客观性问题及后来的发展趋势做大致的描述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6.
"语言模糊性根源在于客体模糊"这一观点在理论上缺乏严密的论证和可靠的依据,所举例证中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相关,其举证是错误的。据此,在模糊语言学研究中避免使用"客体模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7.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08.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立场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关键有二:其一,马克思明确地将哲学阐释为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的哲学;其二,对象性原则、生产性原则和运动原则共同构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马克思哲学虽然没有本体论学说,但是有本体论思想的;马克思哲学不是建立在物质本体论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建立在真正属人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9.
余文森 《教育研究》2012,(1):118-124
筛选、编制和传递公共知识,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主体构成来看",复合主体性"是公共知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从基本向度来看,公共知识具有明显的"认识向度"的特征;从认知方式来看,公共知识所遵循的是科学认识论路线;从来源和发展过程来看,公共知识主要表征为间接经验;从实际内容来看,公共知识主要表征为本质、科学、规律、真理等形式;从基本性质来看,公共知识具有明显的客观性、普遍性、确定性;从知识信念来看,公共知识是所谓的现代主义知识观所认同并给予辩护的一种知识类型。  相似文献   
110.
用库兹涅茨曲线及相对剥夺理论分析与解读教育均衡问题所呈现的复杂现象,并提出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平等是教育均衡与公平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