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92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在国内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石油勘探难度不断增大的形势下,研究地震勘探基本理论的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尤显迫切。本文从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工科硕士研究生地震波理论课程授课重点的定位、学习规律的研究、授课方式的改革、考核制度的完善以及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对该课程教与学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教材编写方面,突出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涵盖不同层次读者等3个特点。最后,对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2.
超声波发生器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而要求有不同的电路设计方案,文章作者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半导体焊线设备的超声波发生器的信号源电路,该电路采用英特矽尔公司生产的icl8038芯片,利用该芯片设计了一款高精度的波形发生器,通过选择不同电阻,电容等外部元器件,其设计的频率范围可以从0.001Hz到300KHz,并且也可以通过外部电压的扫描来产生不同频率的波形。文章作者用Proteus仿真软件对ICL8038芯片所设计的信号源电路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43.
采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装配式钢结构进行静力荷载分析、模态分析和两个方向的地震荷载分析,讨论结构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位移及内力响应。结果表明,该结构在静力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其计算结果对于确保装配式钢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对装配式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4.
为研究钢筋锈蚀后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对钢筋未锈蚀、锈蚀而保护层未开裂、平均锈胀裂缝宽度为0.2mm及平均锈胀裂缝宽度为0.4mm四种情况下的再生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观察节点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试件的荷载一位移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强度和刚度退化、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同锈蚀程度下,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强度比普通混凝土节点小,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刚度退化比普通混凝土节点严重,再生混凝土节点表现出更好的延性,再生混凝土耗能较普通混凝土耗能弱;随着钢筋锈蚀程度的增加,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的强度降低,刚度减小,延性减小,耗能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45.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传统的抗震设计采取消极的对策,以规范规定的"设防烈度"作为设计依据,采用"硬抗"的途径,依靠结构自身性能(强度、刚度、变形能力、耗能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结构振动控制通过在结构上安装控制装置来调谐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6.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connections composed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RUHSC) column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 six interior strong-column-weak-beam connection specimens were tested subjected to reversal cyclic load. Effects of applied axial load ratio and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on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rigidity degradation were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all connection specimens failed in bending in a ductile manner with a beam plastic hinge.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applied axial load ratio or increase of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and equivalent damping coefficient lay between those of steel reinforced ordinary concrete connection and tho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nnection. The applied axial load ratio and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had less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more influence on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The stiffness degraded sharply with the decrease of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or increase of applied axial load rati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SRUHSC column and RC beam connection exhibited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247.
A generalized mathematical model of human body current threshold for percep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human body could be arbitrary cyclical waveform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ody current threshold for perception and current frequency, true root mean square(RMS) value and influence factor was described.A tes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ody current threshold for perception and current waveform, frequency ...  相似文献   
248.
以四川雅泸高速公路干海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三跨一联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高墩连续弯梁桥结构。进行E1弹性地震响应分析,探讨了该类新型梁桥结构的动力特性、内力分布规律,以及地震波激励角度参数对全桥各个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高墩连续弯梁桥结构刚度较柔、周期长,不可忽视弯扭耦合效应。上部主梁弯矩值控制截面位于固定支座位置处,扭矩峰值出现在梁端位置处;下部格构墩弯矩和轴力控制截面均出现在固底墩墩底,墩顶为桥墩位移控制截面。支座中心连线和与之垂直的方向均为最不利激励角度。  相似文献   
249.
以三跨一联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高墩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梁墩刚度比、缀管布置形式和有无减隔震装置设计参数对格构墩地震响应(墩底轴力、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梁墩刚度比值的增大,桥墩的地震响应值先急剧下降之后逐渐趋于平缓减小;缀管布置形式参数对格构墩的弯矩响应值影响较为敏感,而轴力和位移值受其影响较小;减隔震装置对该类桥梁的隔震效果显著,隔震率随梁墩刚度比值的增大而减小。设防烈度等级越高,轴力隔震效果越明显,弯矩和位移的隔震率受设防烈度等级影响较小。该研究可为同类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