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教养     
正教养这东西,人家都以为要出身名门才能拥有,其实教养是一种常识,只要稍加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没有教养的人,是懒惰的人、不求上进的人。他们无可救药,一见大场面就出丑,在外国旅行被人歧视,活该!  相似文献   
82.
正哲思家族小说阅读网倾力打造《哲思》《哲思2.0》《青春美文》编辑部联袂推荐青春这么好,总要经历几场爱情,才不虚此行。学生时期的小心动,懵懵懂懂却总让回忆荡出几层涟漪;纯真岁月的小恋爱,曲折迂回又荡气回肠。后来,我们终会遇到一个牵手一生的人,那时,一定会有一个声音在你耳边说:看,她就是你的那根肋骨。3个故事,3种爱情,唯有时间了解爱。哲思爱情,唯美绽放,相约9月!  相似文献   
83.
端明殿学士是五代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举,标志着我国殿阁学士制度的诞生。处于初创时期的端明殿学士,其出身、选任、迁转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当时的端明殿学士大部分出身进士及文学之士,很少来源其它;多数从翰林学士选任,小部分来源于枢密直学士及其它;迁转的首选是宰相,其次是枢密使。  相似文献   
84.
<正>职业教育,是各国政府尤为关注的教育事业之一,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中国,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日本的产学结合式以及美国的合作教育等,都被中国无数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变相使用。然而,这些模式却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的难题,人们的观念依然是"一心一意奔普高,万念俱灰上职校",上了职校的学生同样抱着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单纯为了就业而授业的中职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这直接导致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虽大、改革较多,但是收  相似文献   
85.
王墨 《职业圈》2014,(10):126-127
和“富二代”“星二代”相似的名谓和出身,让年少成名的“艺二代”优越与质疑并存。那么,“艺二代”这一出身于“画香门第”的青年艺术群体有何特质?他们对当代艺术界构成何种影响?能否延续父辈辉煌?  相似文献   
86.
网球是舶来品,在海关总署工作的王新平酷爱网球,正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接触到网球,确实是因为工作经历的特殊性。”王新平打开了话匣子。“1986年,我在天津新港工作,那儿有一个国际海员俱乐部,旁边有一大片空地。我时常能看到—位同事,拎着网球拍,拿着网球,在空旷的场地上晃悠。那是我对网球最初的印象,当时可没有条件打球。”  相似文献   
87.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换句话讲,也就是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此项制度自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开科取士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相似文献   
88.
长久以来,人们将赵树理的小说当作“文艺大众化”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文艺的大众化应当体现为文艺受众面的广泛。赵树理小说与大众化之间其实有诸多的机缘,比如《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范例寻求,评判者的知识分子视角以及赵树理农民出身的错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89.
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乃至当今欧洲的贵族后裔的少数人。怀疑莎士比亚的辉煌成就,其理由:他没有上过大学且出身低微。表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论证了莎翁的戏剧成就.认为莎翁的成就当属无疑。  相似文献   
90.
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与李瓶儿是西门大院众多妻妾争斗闹剧当中对峙的两大主角,也是小说中作者着墨最多刻画得最为丰满传神的形象。金莲娇俏泼辣、聪明伶俐;瓶儿温婉善良、敦厚情深。二人虽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在经历了相似的外在遭遇后她们最终都选择了走进西门大院,至此她们站在了生活轨迹的同一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