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1486篇
科学研究   187篇
各国文化   55篇
体育   397篇
综合类   181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高文 《大理文化》2012,(2):99-100
弥沙坐落在剑川西南一个狭长的山谷中,为唐南诏时“傍弥潜井”、“沙追井”两地名之合称。自唐代开展制盐业以来,弥沙就有盐井,称傍弥潜井。相传最初的弥沙井旁边没有人烟居住,人们居住在上方山腰的平地中。有个妇人的牛经常偷偷跑到盐泉边吃盐水,妇人找牛发现了秘密,弥沙井从此被发现,人们才开始了打井煮盐的生活。自上世纪50年代末乔后盐井开发,弥沙盐井停采,但弥沙河畔的岩曲、大邑、弥井村还保留着耍春牛的活动,白语称之为“达额勾”。  相似文献   
132.
桂西南边境地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人才培养难度大,提高该地区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和边境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桂西南边境地区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状和生物学教师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认识程度,找出阻碍学生形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对生物学学科教学不够重视、生物学教师欠缺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能力、家长的科学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从而阻碍学生形成生物科学素养。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桂西南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为教师提升生物学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提供一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3.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20年3月25日~27日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一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其高空形势和地面形势的环流背景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显示:本次天气过程属降雪型寒潮天气过程,即各个区域站的降雪量均超过了1mm,没有出现大风;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受低涡底部的锋区南压影响,地面配合为低压冷锋过境后的较强冷高压前部控制,各物理量场及温度平流特征反应均对寒潮降雪天气有利。  相似文献   
134.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心灵健康的呵护,作为国家的朝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维护尤为重要,而对于地处边境地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桂西南地区来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显的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5.
战后初期,美国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美国对南斯拉夫根本不信任。苏南冲突的出现,美国认为有了可乘之机,逐步地改变了对南斯拉夫的态度,加大了对南斯拉夫的援助。美国此举有其自身的考虑,他试图利用此次机会,在苏南关系中打入楔子,分裂社会主义阵营,以在冷战中取得优势。同时这种政策对苏联集团和南斯拉夫的内政外交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豆鼓是与新石器时代祭祀礼器“豆”的形状相仿的一种陶鼓。“跳岭头”以豆鼓为主要打击乐器,主要流传于桂西南壮、汉族杂居的钦州、灵山、浦北等地。“跳岭头”的“傩”要素主要有傩豆、傩舞、傩锣、傩面具、傩格等。“跳岭头”的基本程式是设傩坛、开傩坛、跳日午、捉傩妖。“跳岭头”的主要特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豆鼓为伴奏乐器,跳与唱分开,在舞的基础上融入民间杂耍和武术同时;叙事完整,唱词诙谐风趣,人物形象鲜明等。  相似文献   
137.
138.
袁伟钊 《大学生》2013,(5):32-33
正深大的建筑有些"反动"。典型的中轴线格局在这是不存在的,而且开向也非传统的正南方,而是考究的"南偏东15度"——所谓考究,是指这样的开向,据说可以使深大校园濒临的后海湾的环流能持续带入暖风,整座学校因此一年四季如坐春风之中。这些建筑背后的掌故,离不开深大创校初期的灵魂人物——罗征启罗老校长。他是老清华建筑系学生,今天深大校园的基本格局都是他的手笔。早些年深大庆祝建校二十五周年时,群贤毕至的典礼,在场些许媒体有些"不怀好意"地问起深大作为深圳"四大邪地"(弘法寺、中银大厦等)之一的传闻,对此,在校多年的建筑规划专业的老师也非常大方,笑着说深大的校园规划的确参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智慧。遂一言止问。  相似文献   
139.
吴国珍 《学语文》2012,(4):53-54
《越人歌》(见卷首)被周迅在电影《夜宴》中用古筝弹唱后,就广为人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于它的本事与意蕴众说纷纭。而专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比如在对这首诗的性取向上,有的根据转述这首诗的语境的语境认为诗反映的是同性恋的故事,是古越地男风的体现。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这样解释这首诗的话,故事一下子就僵硬了;而如果纯就这首诗的诗句来说,说是越女(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越人)与王子的一段感情的表白,似乎更具一种宛转之美。诗本身是译过来的,以楚辞译越语,这中间的添  相似文献   
140.
刘平  胡亚南 《云南档案》2013,(12):15-17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国土屡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清政府内外交困,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力主改革,抵侮御辱:在文化教育上主张变革科举制度,讲求实学,师夷制夷。继之,不少洋务派人士纷纷向朝廷上奏疏,要求兴办西学。一时间,兴办新式教育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潮流,新式学堂的开办带来了师资不足的问题,本文所介绍的南洋公学师范院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