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90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59篇
体育   189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郑清森 《寻根》2008,(4):118-119
中国姓氏,各有起源,郑氏的起源则与西周晚期周宣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郑国有关。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厉王少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建立郑国,谥称郑桓公,为郑国之始封。后郑人以国为姓,传续至今,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2.
宋兆麟 《寻根》2001,(5):104-110
红山化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化,而且是中国明起源地之一,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关于红山化是农业部落还是游牧部落,出土的掘土工具是石耜还是石犁,目前尚有争议,本拟对红山化的石耜进行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青藏高原东麓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考古协作会",于2005年4月9日至10日在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64.
李艳阳 《科教文汇》2007,(12Z):168-168
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玉器又作为这一时期大江南北特有的文化标志,书写了其灿烂辉煌的一页,至少八千年的用玉史,使玉文化从出生就为中华古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玉器以其精美绝伦、温润高洁的品质作为古人祭祀时通天神之媒介,掌握玉器的巫也逐渐演变为国家形式的王,以玉祭神、以玉通神现象的出现,人类从此便也步入了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贝多芬晚年创作的E大调奏鸣曲OP.109的社会历史为背景,对贝多芬创作这首幻想奏鸣曲时内在的心理进行探索,对作品深刻的哲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等突出特点进行探讨,对这首具有优美如歌的音乐主题和六个风格迥异的变奏组成的自由变奏曲式结构的奏鸣曲,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曲式分析,显示出整曲洋溢着优美的诗情画意,它以最美好、最完善的外在抒情美形式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体现了强烈而丰富的诗意天性,高雅而梦幻般的寂静气氛笼罩着全曲。较全面地阐述了演奏诠释这首甜美作品的关键和要点,精炼、富有诗意的主题令人吸引,结构自由、完美、紧凑,变奏的速度、气氛、性质具有鲜明的对比,可谓是别具一格的,具有精美细腻的钢琴风格。通过对作品诠释以达到在忠于原作基础上更好的表达和再现这首作品的全貌。  相似文献   
66.
公元前4500年,耕种技术已经从中东传到了西北欧地区,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西北欧的人们建造了很多大型的巨石。这些巨石很多用于公共墓地,其他的巨石则立着围成圆圈组成石阵,这些石阵可能是用作某种宗教仪式或者是测算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的工具。比较大的石阵有英国的巨石阵和法国的卡纳克石阵。这些石阵都告诉我们,在新石器时代,首领们已经能够动员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大型的工程了。同时它也向我们勾勒出风俗习惯在西北欧、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传播的路线。  相似文献   
67.
赤峰市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县),境内有不可移动的古代遗址4200多处,居全国县级之首,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约1万年)、“兴隆洼文化”(约8000年)、“赵宝沟文化”(约7000年)、“小河沿文化”(约4500--5000年)的发现命名地,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命名,不但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并且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中一心。  相似文献   
68.
宋亮 《教育》2011,(25):28
本刊致敬词在撤并学校教学点中,他作为教师,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努力保留下了山村的教学点,用生命守护了一方孩子的就近读书。这种守护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课。薛绍理老师,尽管得了绝症,还想着孩子,在确诊肝癌晚期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回到学校上了15天课!他临终的时候,18个  相似文献   
69.
连盟 《生活教育》2011,(5):87-89
时隔半年再次想起《海洋天堂》,回味时,听见自己一遍又一遍细碎无声的心潮起伏。似乎有那么一种力量,关乎父爱,关乎孤独症——折射开去,关乎一类特殊群体的教育,乃至生命——让我们在蓦然想起时,感觉到碎了一地的阳光的温柔。  相似文献   
70.
杜诗"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与其沉浮的一生有莫大的关系,不过到中年才始见端倪,成熟于晚年.中外诸家都在考其"沉郁"的内容和"顿挫"的诗歌形式表现,却忽视了杜甫晚年诗歌中的"纵横"之气的展现形式.杜诗所展现的是"悲壮"的空间和时间的纵横交错感,也正是这种"纵横交错"之感成就了杜甫诗歌的悲壮.考其具体源流和诗歌表现以及所营造出来的诗风都将成为思辨的内容,而这都要落脚到杜甫晚年诗歌"纵横"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