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63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中国革命历程中较为典型的音乐文本,现已成为缅怀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媒介。现试以该案例考察红色民歌传播的具体形式及特征,从而发掘红色民歌近百年来传承的基本规律。研究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八月桂花遍地开》借用民歌旋律,实现了从生活叙事向革命叙事的媒介再造,革命时期伴随军旅足迹得以组织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多种文艺作品借此曲建构了大众的革命集体记忆,集体庆典通过仪式将其强化为民族记忆。  相似文献   
72.
杨萍 《陕西教育》2011,(4):44-44
《天路》这首歌,以其展示的神奇的雪域风光、优美的藏族民歌的曲调,以及辽远、悠扬而深情的演唱而为广大听众喜爱,并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73.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茉莉飘香     
70年前,一位10多岁的孩子在其母亲的棉袍里偷偷地拿了10元钱,带着一套换洗衣服,乘着黎明,从皖东的一个小村子俏俏地徒步来到了新四军创办的淮南联中,学文化、学知识、学乐谱、学指挥,最终成为我国一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将流传于安徽天长、江苏六合一带的《鲜花调》,经过搜集整理,改编的民歌《茉莉花》,给我国乐坛带来了——  相似文献   
75.
江西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色彩斑斓,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六大类。号子分为陆地号子和船工号子,它们是在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中产生的一种民歌,它的节奏铿锵,音调粗犷,气势豪迈。山歌小调和灯歌更多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有的用词简练,口语化较多,旋律明快,有的感情细腻,优美抒情。  相似文献   
76.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拾豆豆》教材分析:《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它的旋律和山西方言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顽皮而又朴实的形象。  相似文献   
77.
石洪 《学苑教育》2012,(20):78-78
民歌以丰富的曲调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而被人们所喜爱。在幼JL教育中融入民歌资源,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促进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曲调的情感,陶j台了情操,开阔了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78.
李阳 《儿童音乐》2012,(10):75-77
【课程】小学音乐【教材】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本【年级】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曲《牧场上的家》【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牧场上的家》,感受抒情优美的情绪,激发对美国民歌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9.
80.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铃铛舞》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具有苗族民歌风味的歌曲《铃铛舞》,通过听、跳、唱、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让学生记住歌曲的骨干音,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