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珍惜愤怒     
①小时侯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相似文献   
32.
陶行知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独特体验正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经验上的。经验包括学生  相似文献   
33.
开学初,我校孙老师执教了《虎门销烟》这篇课文,当教师讲读品析课文内容,认识林则徐这位伟人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细读课文,这时,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学片段如下:生:老师,这篇课文在结尾之处写道:"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虎门销烟持续二十多天,林则徐这位首领不休息啊,那不会累死吗?(学生带着疑惑,看着老师)师:(老师吃惊,犹豫一  相似文献   
34.
邱远猷 《寻根》2006,(1):101-10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爱国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广东领导禁烟抗英斗争的光辉业绩中值得纪念的一页,是在1839年的两件事:“6.3”虎门销烟与“9.3”巡阅澳门。167年前(即1839年)9月3日林则徐亲自巡阅澳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以及中葡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5.
<正>白银都流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不光中国。英国人说,都流到中国去了——通过贸易逆差。为什么会有逆差?就因为英国人要喝那口茶,放不下。17世纪,英国人就开始喝茶,喝了一世纪,喝出贸易逆差,这才发现,喝茶不对头了。起初,英国人对茶赞不绝口,那时,贵族才喝得起,未影响国计。至18世纪,茶已普及,全民吃茶去,英国哪能吃得起?有人愤而叹曰,英人喝茶,举国上下,上自贵族,下至仆人,或为乞丐,如不喝一杯中  相似文献   
36.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虎门销烟》一课基于核心素养的理论要求,根据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历史故事的认知特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志向.教学活动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向学生循序渐进地输送正确的历史观,引导他们直面历史,既不忘屈辱历史,又能感受祖国强大带来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37.
一、主题教研感染人、培育人,鼓舞教师分享成果1.提升“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无底的意识 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它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细节,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细节会出现更多的成功课堂。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虎门销烟”时,  相似文献   
38.
在教学中,随时可能生成新的资源,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把握课堂生成的时机,巧妙利用,加以调控,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语文课堂。一、善用质疑问难现代教育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视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质疑问难中产生的生成资源,让教学焕发活力。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学生在读到彭德怀下令开枪的情节时不禁问道:“彭德怀为什么这么命令啊,他为什么不自己开枪啊?”教师抓住这个  相似文献   
39.
正问题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是学生成长的必备要素,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学生可以增长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让知识变得更加灵活。但在现阶段,通过我对本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问题意识,甚至想不到提问,都是老师讲到哪,他们学到哪,只要把老师讲过的东西记住了、理解了,就算完事了,至于还有没有延伸探索的空间和价值,他们根本不去思考。所以,及时变革小学生的这一观念,让他们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探索学习,便成为了一项亟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0.
正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们从事工作、学习、生活的必备手段.但是语言能力也有着高低之分,并不是所有人的语言能力都能达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好的语言能力需要专业的培养与训练。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口语表达训练,这便具备了时代性与教育性的意义。那么,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口语表达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整改以往由笔头教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其次,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