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1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湖南永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因为柳宗元的一篇《小石潭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向往,随之它也成了名胜景点。柳翁用他隽永的文笔、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小石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去,品味其中的“美”。  相似文献   
92.
《中国教师》2008,(8):F0002-F0002
<正>江苏省通州市兴仁中学创办于1958年,地处通州市工业重镇——兴仁镇,现为江苏省三星级重点中学。学校占地近百亩,师生员工两千余人。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善。绿树、红花,点缀其间;层楼、亭榭,刚柔相济;奇石、喷泉,相映成趣,整个校园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3.
《麦田》     
美丽的风光,印象派的色彩,编织般的效果,好一幅诗情画意的美景。空旷的田野使人感受到风的律动,云朵随风漂浮,纤细的麦子随风摆动,鸟儿顺风飞翔。天空、麦子和麦茬将画面分成三部分,这种简单的布局似乎不像印象派的风格.因为印象派追求的是不对称和景色的变化。而独特的风格、对真实事物的热爱正是梵高所坚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94.
每个学生都有抒胸臆、表心迹的写作冲动,而每天身处诗情画意、山河麦浪中的农村学生尤其如此.但由于农村学生只囿于乡村一隅,见得少、读得少、听得少,所以他们虽有写作冲动,但真正写起来却往往是下笔困难.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要教师用心指导、悉心组织,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前沿,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用阅读充实他们的脑海,用眼睛点亮他们的心灵,用技巧和训练提升他们的手笔,用交流沟通让他们博采众长,也能让农村学生下笔成文.  相似文献   
95.
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中国禅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华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禅画的题材丰富,艺术表现上也独具特色,在表现技巧上采用墨意、留白、诗情画意等多种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96.
陈德从 《考试周刊》2012,(39):23-23
古人写诗作文讲求“诗情画意”,融情人景,以境会意。苏轼评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朱自清也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诗中见画意,画巾品诗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绘的艺术情境,与文中人物一起体验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情境教学,教师导人是关键,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学生难以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也就无法体验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也就无法深人。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7.
袁瑗 《学语文》2012,(5):70-7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特别适合诵读。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8.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论语》中描写晚春时节充满生活意境的一个户外教学情景: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先在沂河中洗澡、游戏,又在泛青的草地上翩翩起舞;天色将晚,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踏着欢歌笑语回家了,结束了一天的教学生活——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啊!  相似文献   
99.
描述包括描写和记叙。叙事就要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写景就要诗情画意,如临其境;写人就要精妙传神,如在眼前。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生动具体,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0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植物的生殖”和“种子的萌发”后学习的内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是长有叶和芽的茎。茎是芽发育而来的,只有弄清楚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