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074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265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3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22.
名言趣画     
《今日中学生》2011,(1):32-32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歌德  相似文献   
23.
杜航 《今传媒》2016,(4):143-144
本文以藏传佛教壁画和西方中世纪祭坛画为基础,以15世纪夏鲁寺壁画和《根特祭坛画》为例,探究中西方同一时期不同绘画形式中的艺术奥秘.虽然二者都属于宗教艺术,但出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社会、生活背景之下,必然在画面中产生各具特色的艺术面貌.本文将从画面本体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形式语言上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24.
语言文字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语言文字深入透彻地理解主要依靠人们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如果让小学生单纯地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文章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绘画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绘画的准确理解主要依靠人们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如果让小学生通过绘画去理解文章内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画课文"阅读法。什么是"画课文"阅读法?"画课文"阅读法有什么重要作用?"画课文"阅读法应该如何实施?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25.
城市漫游     
杨小仙 《收藏》2014,(20):34-37
说到复古怀旧,你想到的是美国海报上那翘臀的金发美人,还是更早的文艺复兴?怀旧的另一种理解就是观察回顾历史,就像卡夫卡先生对于艺术的理解“艺术是对罪愆、苦难和真正道路的观察”,艺术家李俊的绘画便是对真正生活道路的一种记录。李俊,居住武汉,跨界漫画师,作品专注于都市传说类型,画风生动趣味。由于绘画是自学出来,所以看不到所谓的塑形结构,也没有过多华丽繁复的线条勾勒,就像优雅闲适的士大夫,一种真实的裸露逼迫视线,将个人对于画面的情趣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他有点像卢梭,画面中充满了原始自然的  相似文献   
26.
谁不希望故事画上一个完美句点,而不是一个转向低谷的逗号;谁不希望青春拥有一个美好容颜,而不是一颗美中不足的痘痘;谁没有爱美之心,更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们。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着那蓄势待发的罪魁祸首—一枚枚小红点,不禁大声疾呼:可不可以只要青春不要痘?  相似文献   
27.
李志平 《山东教育》2011,(26):34-35
对大多数人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烦琐而沉重,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吃力。特别是作文,学生往往不是无话可说便是生搬硬套。鲁迅先生说得好:"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即使吃的是饕餮大餐,仍旧什么都挤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是什么抹杀了学生自由写作的天性?我们平常训练学生写作,加强文体训练,紧扣考纲要求,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我们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重要的是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进行写作,这样学生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28.
芳尘 《健身科学》2011,(3):29-30
自我治疗法之卅:谁替我负责?主要的用意:就是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必去批判或怪罪自己。怎么做:在"我在对我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句话变成坚定不移的信念、不需时  相似文献   
29.
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在来稿中都写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些习作大多写得情真意切,让人觉得颇有看头。 读了熊耿康同学的习作《看“画”》,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内容其实并无太大的新奇之处,和大多数写农村的习作一样,不外乎“辛勤劳作”、丰收喜乐、本文的优点在于构思,从文题就显现了作者的匠心——看“画”,不仅让人觉得新巧别致,有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而且给习作的表达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相似文献   
30.
《阅读》2015,(Z3):78-80
妈妈:Let’s go and see the Monet Exhibit.孩子:Where is the exhibit?妈妈:It’s at the Art Gallery.孩子:Wow,how exciting!I like the Picasso Exhibit the last time.妈妈:我们今天去看莫奈的作品展吧。(莫奈:19世纪法国画家,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孩子:作品展在哪举行啊?妈妈:在美术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