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095篇
综合类   13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凯 《精武》2006,(3):15-15
1.平握拳四指并齐卷拢,大指屈回,置于食指与中指第二关节间,拳要握紧,拳顶要平,腕部要挺(图1,图2)。 2.瓦拢掌五指伸直,掌力外撑,从小指外侧到掌根部分,感觉充实有力,关节伸展,指间间隔均匀,力点分明(图3,图 4)。 3.柳叶掌四指并拢,大指回扣,力在掌沿、腕部(图5)。用时可翘可平。 4.二指掌食指与中指撑开伸直,不能屈曲。拇指屈回扣压在无名指与小指上(图6)。用时可直戳与后插。 5.环形掌拇指与食指在上,虎口撑圆  相似文献   
102.
颜昌武 《精武》2006,(6):56-57
6.短刀术:短刀又称怀剑,是一种没有刀盘护手的短刀,长九寸五分,与中国武术中的匕首、短刀、短剑类似,一般是作护身武器之用。一些古传剑术流派和柔术、小具足流派中都含有短刀术技法,如日下真流柔术与短剑术等。  相似文献   
103.
孙广波 《中华武术》2002,(12):12-13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一种运动方式,拳种、流派虽然繁多,练功方法、动作组合、风格特色也不尽相同,但“水有其源、木有其本”,中国武术套路内容的构成,均是以“跌打摔拿”为运动主体,配以柔韧的身姿、灵活的步法、巧妙的造型,  相似文献   
104.
《中华武术》2002,(11):31-34
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练习太极拳?世界上有多少个太极拳组织?没有人能作出一个详尽的统计,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人说,全球的太极拳爱好者有八千万。有人则估计.全世界太极拳人口已经超过一亿。八千万也好,一亿人也好,反正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我们所以要在这期20周年特刊中单说太极拳.不仅因为她在众多的武术拳种中影响最为广泛、发展最为迅猛,还因为她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中华武术》陪伴着中国武术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目睹了太极拳的兴旺发展。现在.让我们回顾五大太极拳流派的发展,记录为太极拳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代代太极人。  相似文献   
105.
106.
《武当》2000,(10):30-30
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管委会应广大民间武林人士要求而推出的民间高手挑战散打王的活动,由于各路武林高手报名呼声很高,原本应在6月底结束的报名工作直至8月初才不得不强行停止。目前规则正在加紧制定当中,为了确保参赛各方选手的安全,管委会组织了武术界的专家进行研究,并不断征求民间高手的意见,数度讨论规则。  相似文献   
107.
郭华东 《精武》2006,(4):47-47,55
近日,笔者从2006年2期《精武》上看到了张方先生的《戴文熊的师承及与戴隆邦拳法的异同》一文。由于此文中不少说法令人不解,故特请教于张方先生。张先生在文中说:“大闾和二闾虽是自幼习武,可他们的授业恩师却并非戴隆邦,而是河南鲁山县南门外的李政(又称李祯)先生。”首先,武术的传承以祖传和师徒相传为主要方式。在祖传的传承方式中,有祖传孙,有父传子,有祖同传于  相似文献   
108.
侯战国 《武当》2006,(3):15-17
五、“腾、截、空、放”的战术运用“腾、截、空、放”为承架太极拳的总体战术运用,充分体现了武当派功夫的内功心法。腾者,乃技击迎敌变化之道,它体现全身各部位之间的凹凸、起伏之腾落变化,如手出则肘收,肘出则手回,这样的腾落作为一种全息关系可以应用到全身整体与每一个部  相似文献   
109.
周军 《精武》2005,(10):1-1
我与郭玉杰先生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听一位朋友说,有一位武者创编了一种拳法很厉害,有时间可以见识见识。当时我很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传说。创拳者多为大智大勇,且坚忍不拔者,现在习武者多为健身、防身,谁会在这上面下多少功夫。后来和郭先生接触多了,才发现郭玉杰先生真的痴迷于武术之中而不能自拔,而且功夫的确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10.
崇德尚武弘扬传统中国武术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清 《中华武术》2005,(4):36-37
(一)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从武术发展的历史看,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理论中包含着浓厚的古典哲学思想。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道”“气”之说以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理论等,均是武术理沦的重要依据。“气”被视为武术养生的哩论基点;“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拘和谐统一,成为武术运动追求的一大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