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国强  马俊胜 《武当》2013,(8):24-24
作为我国国粹的太极拳,其主要功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太极拳舒缓柔和,轻松自然,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人们用以强体健身、康复延寿的有效手段。太极拳自始至终以意念贯穿,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太极拳运动不温不火,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顺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动如抽茧剥丝,藕断丝连,行似流水,轻若行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适度合宜。因而是保健卫生、延年益寿较好的选择。2、太极拳能醒脑清神,调节神经,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修炼。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患各种疾病。太极拳温  相似文献   
62.
佟德 《武当》2013,(7):22-23
所谓"盲练",就是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了套路之后,闭上双眼或以物蒙住双眼,形同在黑暗中进行套路习练。"盲练"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盲练"可以更好的练"意"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太极拳  相似文献   
63.
刘铁成  张蔚 《武当》2013,(7):9-11
《玄都玉女图》的修持,是按照传统的三昧真参法来演化行真。三昧真参法是传统文化的灵魂,也是宗传诵持、行功、演真之必修,是修持之主线。即以文观意,以音弘法,以形鉴真,得此三者之妙,则可入大乘之门。三昧真参法与密乘之三密相应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密相应演宗密教,曰身语意三密相应于佛。九脉合真而后,学术合流,而统称之曰三昧真参法,  相似文献   
64.
刘善辉 《精武》2004,(4):54-54
一个人要学好中华武术,特别是有点儿内功基础,需要经过得明师等许多环节,至学有成就,多已人到中年,而少年有成者诚为少矣。 儿童天性未泯,是接受武术熏陶的最佳年龄,身体良能容易开  相似文献   
65.
《考试周刊》2016,(35):106-107
为了让太极拳在全球普及,文章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调查、逻辑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结合现在国外教学经历及多年太极拳教学经验对太极拳运动中的方向定位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可以利用钟表定位太极拳中的动作方向,特提出"钟表法",在教学和习练中利用此方法较容易掌握动作的正确方向,强化教学和习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张蔚 《武当》2013,(5):6-8
一、凤舞天真:香光如海衣如雪舞蹈是人类的天性,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隐藏着一个舞动的精灵。似乎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舞蹈,舞蹈的历史几乎跟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一个新生的婴儿,在没学会说话,没学会走路之前,就已经会舞蹈了,那手舞足蹈的天真烂漫之"舞",惹乐了古今中外多少父母。其实,只要你用一颗童真的心,去留意一下身边的大自然,那充满了律动,充满了活力,充满了音乐感的"大自然之舞",随处可见。日月经天,银河灿烂,流星掠过……那是宇宙之舞风云雨雪,惊雷闪电,彩虹飞舞……那是天之舞五谷丰登,花开花谢,滋养万物……那是地之舞婀娜多姿,变幻无方,仪态万千……那是云之舞松风阵阵,烟岚袅袅,云海涛涛……那是山之舞  相似文献   
67.
赵宝安  王玉虎 《武当》2013,(7):44-45
在素有"通背窝"之称的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众多,大多以练五行掌单操(摔掌、拍掌、劈掌、穿掌、钻掌)为主。大连晚期五行通背拳明家葛太然先生所传五行掌单操特点,主要是强调如何练好及用好"挤滚穿、捋带勾"的小手法上,其典型代表动作为捋带摔拍掌(图1),又称"鬼拉栓"。在五行通背拳里有"学会鬼拉栓,神鬼都不怕"之说。"鬼拉栓"的意思是指枪栓拉开后,近距离"贴粘挨连随"扣动扳机,连发击敌,对手是  相似文献   
68.
胡明华 《武当》2013,(7):14-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先贤曾说过,"打拳打个理","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一、太极拳具有哲理性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子》和《易经》。因此,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便把太极拳与中国古典哲学联系在一起,认定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与哲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古典哲学,也不会有当今  相似文献   
69.
桂金忠 《武当》2013,(6):49-49
一、修炼内丹首先要静1、静与动。静与动既对立又统一。炼丹是用静坐的形式,是外静内动的炼意活动。内动时也是有静有动,心静而气行。老年人体质渐弱,体内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所以老年朋友应以练静功为主,配合太极拳、健身气功,使之动静和谐,符合人体静(阴)动(阳)平衡的道理。以人体阴阳变化的机理而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修炼内丹术的功友应辩证施功。2、静与松。静,保持心神安宁贯穿于练功的全过  相似文献   
70.
樊爱民  蔺志东 《武当》2013,(8):26-27
南拳北腿世上传,北腿非指踢法谈。要知高踢半边空,与人断手易失中。师传北腿指步法,步到身随方为佳。意拳培育浑圆力,四肢百骸当统一。故此手脚一样重,手脚皆是力纵横。起手要胜腿方便,何须舍易追求难。意拳步法也丰富,首当推崇摩擦步。摩擦步法为基础,摩擦要领记清楚。上动须要下自随,下动也须上自领。当知进退两摩胫,神意前后紧相连。更须战战又兢兢,好似脚下履薄冰。慧者自解其中意,勤加习练获裨益。技击实践中,步法的合理运用与否直接关乎整个实战技术发挥的成败。与对手相搏,如果步法运用得当,可以达到出奇制胜之妙。所以,步法的问题是中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