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29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  相似文献   
972.
众多的寺庙反映了古都晋阳的佛教盛况。惠明寺旧址的舍利塔可能是隋朝寿舍利塔。日本高僧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记载了唐文宗开成五年在晋阳的所见所闻,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晋阳佛教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73.
讲究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得多读书,多读佳作。"读名篇.学写作.懂人生"栏目撷取小小说名篇并配以写作指导。这些故事文字隽永,感情真挚,寓意深邃,蕴含哲理。在增广你读书见闻,引发你深刻思考的同  相似文献   
974.
北京同财会培训学校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特色、专业”的道路,理论和实务并重。不仅依托于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著名学府的优秀教师,还突破性地大力引进以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业在职财务经理为主的实务界专业人士,建立了稳固的教师精英队伍。  相似文献   
975.
赵熙散文被人们忽略。赵熙散文在思想方面的一大特色是追求传统"",认为""于人性、治家立国、个人修养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其作品在艺术上奇崛古奥与简洁流畅相融的特点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976.
王瑾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4):193-195
“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阐述“诚”与“道”、“”、“信”、“真”、“义”、“慎独”的关系,发掘、继承、提升儒家的“诚”说,以丰富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77.
“恻隐之心”是孟子伦理思想中关于进行道德修养的首要出发点。它是先天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中的一种最原始的道德情感,它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孟子的“恻隐之心”在含义、性质、行为等方面与康德的“敬重”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978.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9.
桐城派在广西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毫无疑问是在清嘉庆、道光年间,但实际上,桐城派与广西的最早接触,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他就是雍乾时期广西武宣人陈。陈从游方苞十年,受方苞古文思想影响,形成了“文以载道”的观念和论文以辨体为先的思想。其古文以文气雄伟著称。陈虽未能掀起广西学习桐城古文的风气,但他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结合清初以来广西古文创作经世实用的文风,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清代广西古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为桐城派在广西的兴盛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80.
清道光年间,倭、李棠阶和吴廷栋在京师倡导程朱理学,成为理学营垒中的中坚人物。同治年间,他们掌权辅政,发挥儒学的政治功能,加强了对全国人民的思想控制,促成清王朝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不过,在晚清"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仍然坚持用传统的手段来解决近代出现的新问题,视程朱理学的道德论为治国的根本大法,自然无法回应时代"变局"的挑战,也为时代进步的潮流所抛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