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4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舒洪水  杨谨铖 《情报杂志》2023,(7):20-28+36
[研究目的]准确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7所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发布的代表性研究报告考察发现,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关注集中在建设意图、建设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结论]美国智库的认知以负面为主,反映了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与现实利益考量。这些负面认知将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辩证吸收美国智库的合理认知,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多元交流并改善区域安全局势,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52.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国内“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历史渊源、理论指导、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机遇、突出问题、有效对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实事求是地讲,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尚需在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视野的拓宽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53.
多源流框架是政策议程研究中重要的分析工具,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多源流框架中以直接刺激的方式开启政策之窗的观点与我国公共政策现实并不完全契合,其解释力的边界不足以覆盖所有政策实践。因此,可以通过将倡议联盟框架同多源流框架进行整合的方式,形成“三源流-信念转变-倡议联盟-政策之窗”的框架结构,进而解释弱直接刺激条件下政策之窗如何开启这一问题。三源流的演变通过来自倡议联盟理论的3种途径引发信念转变,在此基础上形成倡议联盟的演变,从而打开政策之窗。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个框架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也促使政策之窗、源流的形成和演进、源流融合等阶段之间的界限模糊化。  相似文献   
254.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并且受到季风气候控制,极易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危害严重,是阻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科技与体制机制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跨境综合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文章通过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灾害风险协同管理国际合作模式,提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建议,倡导创建新型减灾合作机制,启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科技项目,实施“一带一路”减灾国际科研能力合作。“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推动我国防灾减灾先进理念、技术与模式走出去,构建多国协调的巨灾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与减灾联动机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海外投资安全,培养防灾减灾高级专业人才,整体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5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间交流互鉴不可或缺。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广泛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璀璨辉煌。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对自身建设发展实践经验以及对世界大势等诸多因素的深刻把握与认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给出的又一中国方案,其摒弃了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等思维陷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5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对非传播工作进入了一个传播主体和路径日益多元化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青年群体怀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感,发挥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突出能力,参与了国家形象建构,呈现出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特质;青年知识分子还通过学术产出推动了关于中国的知识传播。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跨文化传播的难度,青年参与对非传播的能力尚需大幅提升,需要从提升政治素养、培育重点传播主体、加大现有平台利用度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57.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实现人类文明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当前湖湘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助力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统筹湖湘文化资源,实现湖湘文化整合传播;发挥湖南传媒产业优势,打造对外传播的湖湘品牌;寻求人类文化契合,减少对外传播中的文...  相似文献   
25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新时代跨文明交往指明了方向。跨文明叙事的构建,需要区分“冲击”与“冲突”、“差异”与“差距”、“先行”与“先进”三组关键词的辩证关系,明确跨文明中利益、方向、标准三个维度的概念与意涵,还需要建立在反思传播秩序失衡、技术变革挑战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59.
20世纪70年代初,尼泊尔的政治流亡者为了恢复议会民主制,在印度支持下加大了对国内无党派评议会体制的挑战力度。与此同时,随着第三次印巴战争及一系列后续事件的爆发,南亚的均势状态被打破,印度确立并巩固了其南亚霸主的地位,从而对尼泊尔这样的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威慑。鉴于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恶化,比兰德拉国王提出了将尼泊尔建成“和平区”的倡议,希望以制度化的和平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持与近邻同等友好的关系、远离结盟和冲突,进而专注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尼泊尔的处境及其“和平区”倡议博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与认可,更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然而,印度却将上述倡议视为对印—尼既定关系格局的冲击以及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印度政府的保留态度致“和平区”倡议终被搁置。不过,“和平区”倡议的核心理念却在尼泊尔外交战略中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260.
我国高职院校依托各自优势专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中文+职业技能”成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主流模式,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输出成为增强职教话语权的基本途径,评估认证成为衡量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还存在专业开发国际化率偏低、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设滞后、留学生管理机制合理性欠佳、留学生教育保障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对策:加强区域国别调研、开发“三匹配”专业集群、聚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趋同化管理机制、打造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