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教育   29764篇
科学研究   1211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1298篇
综合类   815篇
文化理论   45篇
信息传播   2297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584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725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822篇
  2015年   1288篇
  2014年   3256篇
  2013年   2882篇
  2012年   3310篇
  2011年   3603篇
  2010年   2608篇
  2009年   2477篇
  2008年   2890篇
  2007年   1980篇
  2006年   1400篇
  2005年   1160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8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在儿童图书馆的文献检索系统中,分类检索语言的形式化符号影响儿童读者对检索系统的使用,而具有直观性特点的主题检索语言却未广泛应用。为此,有必要构建成适应儿童特点的一体化文献检索语言系统,以有效地实现分类检索与主题检索之间的互补,提高儿童文献标引质量和捡索效率。本文通过对儿童图书馆文献检索语言系统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儿童图书馆在文献标引和检索中实施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意义,并就如何编制适应儿童特点的分类主题词表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2.
胡嫣 《家庭教育》2002,(6):16-17
主持:武汉读者翁国明问:“我儿子7岁,只喜欢听好话,不能说他一点不好。在学校调皮,老师批评几句,他马上不高兴,有时回家还会哭一场。真不知该怎么办,不知其他父母有无此烦恼?”现在的孩子都习惯听好话、被赏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说不得”的毛病。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说不得”现象呢?本期有6位父母朋友座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53.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的好坏,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因此在幼儿尚未形成稳定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前,应把握培养时机,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有的放矢,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55.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服务工作的历史及现状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知识增殖的急剧加快,个人生命的有限性与科学知识增殖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把人的学习起点提前一些,对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理想办法。  相似文献   
57.
我很喜欢刘晓东博士(以下简称“刘博”)的文章及文章里所洋溢出的哲学智慧和执著的钻探精神。他对儿童充满人性的研究使得其理论有滋有味,为儿童的教育描绘出一幅灿烂的前景。这一切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振动作用及清明作用。今年《学前教育研究》前几期的“争鸣”栏目中真正争起来了的便是孙民从(以下简称“孙先生”)与刘博的商榷之文。能看到这种真正的争鸣真是太好了。我仔细拜读了孙先生“也论儿童的精神”一文,他对“儿童精神”这一领域也颇有研究,文笔婉转但又突现了他与刘博在对儿童精神认识方面的本质区别。刘…  相似文献   
58.
李超 《家庭教育》2002,(10):40-41
戴勒斯·李奇提出的儿童需具备的大能力第九条是常识。他对常识的定义是:发挥良好的判断力。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作如下的阐释。一、常识是生存的重要保障常识,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很普  相似文献   
59.
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指出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并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近20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任务选择和内部目标设定,还决定我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经历时…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