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46篇
科学研究   48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教书,育人     
黄芳  叶虹 《知识窗》2011,(6X):55-56
<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率,轻思想教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  相似文献   
102.
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小学生亲社会行为最直接的教育手段,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力虽然很强,但是行动力不强。课堂德育教育应当联合家庭教育,使得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3.
王福恒 《考试周刊》2014,(40):171-171
古代蒙学的经典教材《三字经》中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对蒙童品格的养成非常重视,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文章阐述了《三字经》对当代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蔡鸿艳 《海南教育》2014,(12):57-58
现在的教育是大众的全民的普及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追求智慧的教育。它的真谛在于追求无限宽广的精神生活和人类永恒的价值——真、善、美和智慧。让我们的孩子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人的价值,养成孩子的关爱情怀,使他们最终具有丰富的精神、优良的品德、坚定的信仰和健全的人格,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会学习,还要进一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种学习,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用轻松的教学方式传递,用愉快的生活方式熏陶。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学校教育在急功近利地盲目追求高升学率的同时,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指标,恰恰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学校教育与学生德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6.
正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足见音乐可以调和人性。音乐是一门富含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伴而行,得益于音乐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能够更加有力、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扬"音乐教学之"长",想方设法地让德育的触角依附于一些音乐活动,那样学生就会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真善美。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师不要为思想教育而去对学生进行说教,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地进行德育。可能有的老师认为音乐课的任务是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有点牵强,其实不然。因为音乐能够更加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品德教育又是与情感教育相辅相成,因此,音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德育的触角依附于一些音乐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真、善、美呢?  相似文献   
107.
正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涵1.劳动教育的定义。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教育,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幼儿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者的看法及对劳动成果是否珍惜等内容。2.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1)劳动教育能促进社会能力发展。第一,幼儿劳动教育促进幼儿社会角色的认知。幼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就社会性而言,最根本性的难题莫过于"自  相似文献   
108.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也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改革,是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21世纪世界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品德教学中我们更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那么,我们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一、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起点教学不能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而品德教育要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或者组织模拟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109.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0.
正一、聚焦:面对内化与外显尴尬情势的追问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内化,是品德教育的努力方向。然而,事实却将教师置于"尴尬"的境地。例如,师:让我们再一次唱响那一曲动人的友谊之歌(教师出示"回音壁"——《友谊天长地久》)生:(齐读"回音壁",声音"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