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741篇
科学研究   8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语文教学要建立宽泛的语文,构建大语文环境,由课内延伸课外,由读一篇到读整本的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细节朗诵,让学生品味赏析母爱的伟大、圣洁和不求回报,让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痛苦、内疚、懊悔,明白“子欲养而素不待”的人生悲哀.  相似文献   
993.
中国"顶岗支教"与美国"为美国而教"教育项目通过与薄弱地区中小学校的合作,为解决两国农村地区、落后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但二者在支教主体、模式、管理机构与经费来源等方面却各有特点。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顶岗支教"工作。  相似文献   
994.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必修五《逍遥游》(节选)中“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一句,课下注释为“品德能够投合一国之君的要求,而取得一国之人信任的人。”(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95页注释⑤)根据这种解释,此句的“而”在文中被理解为连词,表并列或递进。但笔者根据教学实际,觉得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95.
梁靖 《中学教学参考》2012,(23):37+117-37,117
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如何在解题过程中避免求交点,从而简化计算,也就成了处理这类问题的难点与关键.下面介绍一种策略——设而不求,这实质是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变式和整体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还要致力于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发展,直接根植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本质规定中,从而力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类似于信仰一样的存在,本文论述了如何才能把此想法真正具化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当中。  相似文献   
997.
孔德 《武当》2013,(5):54-55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释解]对老子道学思想的"无为",笔者以前所见,有三种不同的解读:一种解读认为,"无为"就是悲观消极的逃避哲学,活命哲学,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应该受到批判的。一种解读认为,"无为"对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它可以消除极化与矛盾,使人没有烦恼,平静安然度过,且对社会有益无害。一种  相似文献   
998.
<正>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教学课堂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要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注重揣摩和品味语言。一、揣摩品味语言离不开语境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环境,也就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到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小天 《小学时代》2013,(10):18-19
自从美国密歇根"泥土日"设立以来,每年这个快乐的日子都会如约而至,孩子们又可以尽情享受泥土浴了。这个一年一度的狂欢日,是孩子们梦想成真的一天,但对各位孩子们的妈妈来讲,这绝对是个巨大的噩耗——在大泥池里蹦跳一整天,回家想要洗刷干净,简直难如登天。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千多年的诗坛新旧更替,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诗人们的共同追求。诗人反复琢磨,挑选出最精确、最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赏析炼字,应该从整体诗歌意境中去"推敲"这些关键字的意义。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推敲"的由来:有一次,贾岛正琢磨《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