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64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62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5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谈起中国的奥运健儿邓亚萍,脑海中就会出现两届奥运会上,她手握球拍顽强拼杀的情景。从在世界乒坛连续8年排名第一,到唯一取得蝉联奥运乒乓球金牌的骄人成绩;从竞技场上的战将,到学习的“新长征”路上突击手;从一次次眼含热泪望着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庄严升起,到担当起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申委,北京奥组委赋予的重任……邓亚萍已成为奥运史上的骄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相似文献   
3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多个方面对比中国与挪威和哈萨克斯坦所具有的申办优势与劣势,旨在为下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做一些参考。主要结论:中国申办的优势是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和申办的目的,劣势是环境和交通的短期措施遭质疑。挪威的综合实力最强,将会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者,按惯例阿拉木图也还有机会。  相似文献   
33.
“冬奥遗产”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初创期(1924—1945年)进行探讨。通过对“冬奥遗产”初创期进行分析,力图为完善“奥运遗产”理论体系,以及“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探索。“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为举办国或地区、举办城市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产生或加速产生的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长期利益。“冬奥遗产”初创期既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遗产”,也在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形成了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亮点体现在:第1届冬奥会的诞生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具有特殊作用。“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发展难点在于:国际奥委会、冬奥会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既存在来自冬奥会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冬季运动普及程度、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程度),也存在来自冬奥会外在影响因素的挑战(经济、政治时局、战争、节候、科技)。结果表明: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大家庭”虽然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和实践是浅显和模糊的,但客观上“冬奥遗产”已经开始了初期的积累。“冬奥遗产”初创期是“冬奥遗产”发展的第一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34.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2):F0002-F0002
2013年5月29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经投票表决,将棒垒球、壁球和摔跤列为2020年夏季奥运会临时大项的备选项目,武术等其他5个候选项目出局这一结果表明,武术在申奥的道路上再次失利经过数次挫折,尽管武术脊对这一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仍感遗憾.  相似文献   
35.
基于任海教授《国际奥委会演进的历史逻辑——从自治到善治》分析奥林匹克运动因世俗化、商业化和现代化带来的问题,并引出全球体育 善治的2条“暗线”。(1)早期的奥林匹克精神吸收并发扬了部分基督教教义,顾拜旦对奥林匹克主义赋予一种成为“超越宗教的”道德制衡力量的期 望,这种期望在历届国际奥委会制定的组织愿景和组织战略中逐渐走向消弭,导致奥林匹克运动从神圣道德走向了世俗道德,价值认同层面的混乱 产生组织内部的混乱。(2)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崛起,夹杂着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诉求的社会运动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关系态势”中不可忽 视的主要政治力量。反大型体育赛事作为社会激进运动浪潮波及奥林匹克运动,并冲击国际体育秩序。抗议焦点不仅涉及全球性体育组织结构问 题,还对体育非盈利组织的民主化、透明化等治理议题进行追问。研究认为,体育善治作为当前国际体育秩序重整的新起点,从哲学、政治学、管理 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维度提出了国际体育组织治理之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国际奥委会依托善治理念,从组织价值、组织结构、组织规范 等不同层面准备着手进行的改革,具有危机意识和操作性。国际奥委会在普世价值与精英体育伦理、民主机制与精英自治等宏观战略管理理念上 的抉择,将成为形成未来全球体育新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2009年3月,中国奥委会(简称“COC”)发布并实施了《中国奥委会特许经营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内涵丰富、价格合理的特许商品,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奥林匹克运动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认识,建立与奥林匹克、中国体育最直接的交流渠道,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中国奥委会品牌形象同时立足于中国体育自身将点,全力搭建一个具有中国奥委会、国际奥委会以及赛事组委会等组织机构知识产权的国际体育特许平台。  相似文献   
37.
翁锡全 《体育科学》2004,24(2):1-3,47
采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国际奥委会环保政策的制定与对申奥城市的环保要求,比较分析第27~29届奥运会候选城市的环保条件以及其在获取奥运会举办权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认为,悉尼获得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得益于结合当时世界环保浪潮而在申奥史上首次提出“环保”口号;制定具体的“环保”措施,则是雅典取得第28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制胜法宝;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则与首次将环保列入申办纲领和提倡环境教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持权转播商,除享有持权转播商的设施以外,还同样可以享受我们为文字和摄影记者准备的所有建设场馆的媒体服务设施。根据国际奥委会的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个建设场馆都设有场馆媒体中心。场馆媒体中心为记者提供方便报道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所有建设场馆媒体中心提供同一水平、同一标准的设施与服务,提供人性化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服务。  相似文献   
39.
40.
7月13日,这是值得全中国人民永远记住的日子。这天晚上10点零8分。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表决结果公布,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当晚,我在天安门广场最早报道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兴地登上城楼,与群众共度美好夜晚的消息,这使我在和人们一起兴奋的同时。又享受到报道抢先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