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3~35页。设计思路这一单元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题型和知识点都很多,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辅导。  相似文献   
82.
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这样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引导学生总结小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3.
题在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塑料制成的半锥角为θ的圆锥体Oab.圆锥体的顶点在原点处,其轴线沿z轴方向.有一条长为l的细金属丝OP固定在圆锥体的侧面上,金属丝与圆锥体的一条母线重合.  相似文献   
84.
在讲圆锥怵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  相似文献   
85.
探究不是形式而是策略。探究策略本质在于将认知学习看作是学生自己参与、卷入和经历分析与认识的过程,是学生与情景主动作用的过程,是一种主体主动面对问题进行探究的主体性的活动,是学生真正经历的一个数学的“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6.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结合教材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是在学生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我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7.
面对书本,如果对知识没有了质疑,对挑战没有了渴望,对自我没有了信心,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没有了惊叹,没有了思辨,没有了期待,没有了乐趣——那不是我想要的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8.
蔡燕燕 《河北教育》2005,(11):28-29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花时不多,同时学生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在圆柱圆锥体积混合运算时,总有学生把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的1/3忘记。  相似文献   
89.
李强 《生活教育》2008,(2):29-29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学习者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记忆、训练,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90.
为了在阅读中生疑,在操作中化疑,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中提出疑问、在动手操作中验证猜想、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思维,让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同时把推导方式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