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水情知多少我国南北跨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地处季风气候区,加之人口众多,我国的水情具有特殊性。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从时间分布来  相似文献   
22.
本刊编辑部 《钓鱼》2012,(10):18-19
河南金色田野垂钓中心坐落于太行南麓、黄河之滨、太极拳发祥地——河南省温县,温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552.4毫米,无霜期210天。金色田野垂钓中心共占地二十公顷,是集垂钓、养殖、观光、休闲、  相似文献   
23.
《中华武术》2008,(2):27-27
自2003年首次举办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以来,一年一度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已经成了厦门人民的节日,成为厦门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了。厦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海港风景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如春,风和日丽,空气质量优良,年平均气温20℃。厦门以其淳朴的民风、  相似文献   
24.
张国 《地理教育》2010,(1):38-39
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25.
正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我国华北与华南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以江西省为例,全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3月~5月)阴冷多雨,常出现大风、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4月开始进入汛期;夏季(6月~8月)温高湿重,汛期与伏秋期在夏季交汇,6月降水集中,易发暴雨洪涝,7、8月常有伏旱发生;秋季(9月~11月)秋高气爽,气温适宜,但常有秋旱发  相似文献   
26.
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教学通常容易陷入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类和分布入手,分析比较干旱型、湿润型和亚寒带型三类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成因、气候特征、地带性植被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帮助学生规避学习盲点和误区。  相似文献   
27.
徐亦斌 《教师》2014,(28):113-114
正新一轮的课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此,我就想,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参与学习、探究及合作的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以后的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节由学生主持的地理教学课《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实况,现展现给大家。一、认识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28.
去泰国啦!     
熊猫侠 《红领巾》2014,(9):48-53
在去泰国旅行前,我开始了以下美好的想象!由于是第一次出国,我一直很紧张,担心以下3件事:1.吃不惯2.晒成黑娃3.语言不通不管怎样,再担心还是要收拾好行李——出发!初到普吉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到了普吉国际机场!初到普吉,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热啊"。因为,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然气温很高呀。更重要的是,因为之前听其他小编说"飞机上空调会开得很冷",所以,我当时是穿成这样的!(向左看!)  相似文献   
29.
亚洲 亚洲的地理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地域辽阔,地形高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突出,季风气候典型".亚洲大陆北部、东部由于地域辽阔,地形起伏不大,自北亚-东亚-东南亚,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明显而完整,地带性特征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