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走进课堂的日子一天天地递增着,而我也在这些默默的日子里,悄悄地褪去曾经的青涩。课堂上,我开始偏爱那些静谧的文字,我的学生也在老师习惯性的细语中,原来林立的小手越举越少,敏锐的思维用另一种方式无声地跳跃着。教学进行到苏教版五年级的《安塞腰鼓》,初捧教材,我被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深深吸引着,雄浑,壮阔,  相似文献   
42.
黄河娃     
御=G(F)兰4李涛词武庆森曲(。一}纽丝}些氛币飞一}。0 16。l:华少}华少一}纽业6.;}4业。扩丁飞。)} 2。{:。}攀可飞。扎,才L,上间头腰巾带手腰肚子羊绸白红011 2口‘一11‘一一产11呈通』掣!些2·!2。飞出个土娃钻出个泥娃娃,娃,舞起唱着那里里6·土土1一黄泥尹曰、5。6 55  相似文献   
43.
<正>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广不断深入,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人们普遍以考试的分数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判断,以考试为中心来选择教学形式,这种方式却无益于学生知识和素养的有效提升。随着新课改的广泛运用,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变化,由原本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了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44.
45.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某一地区的方言更是孕育着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在安塞方言中就有许多表示丧葬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塞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当地人民特殊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6.
一师送教至村小,执教的是《安塞腰鼓》,设计流程不错,课堂上师生互动对话流畅。在教者的激情演绎之下,学生走进了课文情境,感受到了课文趣旨。无可厚非,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不过,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还是有一点瑕疵。《安塞腰鼓》第六自然段以短句的形  相似文献   
47.
胡大清 《教师》2010,(2):55-56
一、教学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充满着诗意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越的鼓点、反复的咏叹、尽情的赞颂来表现自己对生命的诗意理解,对时代的审美感受,对民族家乡的真挚热爱。这种腰鼓是陕西地区所特有的,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这一民族艺术奇葩,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48.
通过查阅、收集大量关于安塞腰鼓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观看安塞腰鼓运动的表演与排练,来探讨安塞腰鼓运动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4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以西安理工大学安塞腰鼓进校园为例,分析通过学校途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关键和难点。安塞腰鼓是陕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实践价值。高校在非遗保护中具有重要责任,非遗传承者的培养是项目进校园的关键,传承方式和途径是难点。建议采取符合民族体育发展规律、符合项目本真的、民族化的学习与评价体系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5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传统腰鼓与健身腰鼓的价值进行了探析。其中,传统腰鼓中的古代腰鼓价值流变历程为驱魔震妖、祭祀以及战争3个阶段;近代腰鼓中选取了安塞腰鼓和解放腰鼓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腰鼓流派进行了价值论述。至于健身腰鼓的价值,从它的本质价值与衍生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健身价值、健心价值、传承价值、表演价值、教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