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实践论》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篇经典著作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抗日战争,对国内两次革命战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进行深刻批判,毛泽东作了《实践论》,它的产生给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践论》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六个地区40所中学150名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认为目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着认识论困境与实践论困境,具体表现在专业认同低、专业发展目标模糊、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专业发展途径单一、专业发展活动效果不明显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激发教师的主动发展、搭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飞平台、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策略、提高合作意识、积极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3.
文章简要考察了红岩精神的内涵及作用,着重阐述了对精神问题的三点哲学思索,即关于精神的认识论、精神的实践论和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说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道路和理论基础,也指出了邓小平同志理论是结合实际的科学理论。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树立实事求是中国优秀…  相似文献   
105.
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通识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三个维度,分别就近十年来两岸三地关于通识教育的概念、性质、特点、历史、背景、结构、价值、课程、原则、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认为通识教育研究的基础是通识教育实践论,关键是通识教育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当下武术本质问题的长期论争,通过运用词源学、逻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对现行本质研究的主要症结进行分析,在拒斥形而上学的本质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用实践论的哲学范式消解论争,并在此范式下提出武术本质的3个基本命题.认为:武术的本质是以人的需要为存在的存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实践存在及塑造“人”和“自我超越”的存在.只有以人的需要为存在的存在为先决存在,武术才可以以传统文化的实践性存在为存在,只有武术以实践的存在而存在,才可以以塑造人和自我超越的存在为存在.  相似文献   
107.
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价值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西方价值哲学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活的真实基础是实践,大多从人的主观方面或抽象的客体方面解释价值观念产生的源头,从而对价值观念的解释带有明显的独断论或相对主义的缺陷。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论出发,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和运动中理解价值意识的生发机制,才能有效地揭示价值意识的现实运动规律,为价值意识的创新和变革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知”“行”是多学科的核心范畴。我国认识论史上“知”范畴概括了天与人、心与物、先知与学知、可知与不知、格物与致知等关系问题,涉及“知”范畴的逻辑基础、方法论基础和发生学基础。“知”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而言,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行”范畴概括了人的感性活动、主体性活动和目的性活动的实践本质,它概括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的活动本质、价值取向、人的行为的伦理品质,以及人的社会行为的实践特质。对促进人的发展而言,“行”是人获得真知和观念的感性基础,是人结成与客观世界的社会关系的根本途径,是人能动地参与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活动。“知”“行”范畴的对立关系主要反映在难易、先后、轻重之辨等方面,其统一关系或合一关系体现在知与行互为基础、互为目的和过程,以及育人功能的价值关联性和价值一致性等方面。“知行合一”本质上是知行相须、知行相资、知行一体。面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方式改革必须遵循知行合一规律,发挥知与行的育人功能,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教劳结合、身心和谐;维护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实践关系,增强教育的实践感;优化学习形态,促进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的进阶,实现知识观念化、知识...  相似文献   
109.
正语文教学操作观属于学科实践论层面,是在语文教学观之下的微观应用层面的观念,它体现为对具体教学内容与教法的认知,直接呈现在教学实践中,是教师们最关注的部分。一、教学内容观1.三维教学目标观。自从新课标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之后,几乎所有教案中的"教学目标"都按照"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0.
实践论》《矛盾论》(简称“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两大理论基石,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和科学的指导意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两论”及时纠正了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潮,统一了全党思想,凝聚了力量;“两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为全党提供了科学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