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812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77篇
体育   294篇
综合类   114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79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有关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青年学何孝荣的专《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一书,近日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笔拜读之后,感触良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93.
明代的诗社,主要分布在经济繁荣、文化活跃的东南及沿海地区,且多以金陵、苏州、杭州、广州等城市为中心,其中杭州的诗社尤为多见,而风景秀丽的西湖则是诗社集中活动之地。西湖诗社之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杭州文化繁荣的景象,在明代文学史、思想史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995.
罗宏才 《收藏》2001,(7):29-31
1945年秋季,正是榴红柿黄、微风送爽的时节。在古城西安一座古香古色的二层小楼内,十数位谈吐儒雅的文士,簇拥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摩挲、欣赏着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汉陶、宋瓷、字画、旧拓。当主人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幅装潢考究的明代文徵明的大幅画作时,围观者禁不住一阵喝赞。那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更是神采飞扬,不住地用夹生拙口的汉语说道:“密司曹,您真了不起,您的宝藏太让我们钦慕了!”  相似文献   
996.
倪元璐 ( 15 93— 164 4) ,浙江上虞人。字玉汝 ,号鸿宝。明朝天启二年( 162 2 )与黄道周、王铎同登进士第。官至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国子祭酒等。崇祯末李自成攻陷京师时 ,自缢殉国 ,谥文正。倪元璐从小聪颖 ,喜欢读书 ,品格超群 ,他 5岁时咏读诗篇过目不忘 ,17岁时郡县监司三试第一。他能诗文 ,工画 ,其书法尤享盛名。 19岁时 ,他写的扇面 ,曾受到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的称赞。倪元璐所处的崇祯时期 ,正值宦官专权将明朝政治推向腐败黑暗的深渊。农民起义军横扫中原地区 ,关外的后金政权步步进逼 ,明朝统治者不断通过加派赋税来维持…  相似文献   
997.
胥孝平  官波舟 《收藏》2006,(6):86-87
近日,宝鸡市文物商店购得一方明代墓志。属不常见的平民墓志。志文朴实无华,然其情切,其意真,有其重要价值。 志盖、志石长、宽均60厘米。志盖高10厘米,麻砂石质。志盖铁线篆刻“明故处士毕公之墓”8字。志石高9.5厘米,青石质,小楷,24行,前23行,行30字,末行16字,加志尾“郡人张应选勒”,共712字。志文如下:  相似文献   
998.
档案文书的广泛利用是明代武选的一大特色,而武选司审稿也是一种重要的武选文书,可是史籍对于审稿却鲜有记载,现存明代档案目录中也未有收录。笔者从查阅武职选簿时偶然发现的一件珍贵的审稿原件可知:审稿不仅有兵部批文、武官亲供、宗图以及武选结果等内容,还将武官选簿中的贴黄和选条摘要附入。这份审稿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审稿本身的内容特点,由此还可进一步了解武选过程中文书运作的一些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999.
汤显祖一生的心灵矛盾和苦闷在于文章名世与大道践履的抉择两难,矛盾的根源在于汤公具有强烈的对家族,师友和社会所期许于他的慧命担当意识,这激励了他“深心延不朽”的不朽之思,而与此同时,他也具有强烈的中国士大夫文人济世立功的情怀,这使他甚至认为诗人也“诚不足为”,“吾所为期用于世”,然而,当济世大道难以践履时,文章名世也难以理成前绪,值得庆幸的是,正是在他一生最苦闷的时期,他领悟到“人生精神不欺,为生息之本”,终于心精力之一,在他并不以“不朽”业自诩的戏曲“小技”上,成就了让后人惊汉不已的传世伟业。可惜,这真正辉煌的诗意人生对汤公来说却太短暂了,他终不能“绝去杂情”,终还是被“疵累”所囿,终凝铸成让后人扼腕吧息的悲剧, 汤显祖的悲剧说明,启蒙时代知识分子的蜕变是极其艰难的,启蒙思想的意识也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的,我们不能超越历史而拔高启蒙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00.
文化分层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对此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们深入到具体的文化环境中 ,从而对文化现象有真切的了解。本文以明代的一个特殊士人群体———山人———为研究对象 ,通过山人名号的考辨 ,生成原因的分析 ,阶段性演变过程的描述 ,行为与心态的分析 ,以期对明代文人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山人是明代社会的特殊产物 ,在社会的挤压下生存 ,是一个典型的依附性群体。晚明山人成功地将“自适”转化为“闲适” ,这种向内转的文化趋向代表了彻底的世俗化 ,最终消解了晚明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