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名短篇小说《沉沦》直至一九三二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出奔》为止,他在早期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呈现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小说创作到今天仍有较广泛地读者。创造社诸作家有一共同艺术思想那就是主张从主观出发,发扬个性,强调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62.
深层次解读当代女人沉沦与飞升的人性基础及环境因素,在否定中探寻女性的生存之路是<花折辱>这部作品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63.
冲动、压抑、沉陨--论小说《沉沦》的情欲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欲是贯穿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一条母线.作者通过一些生动具体的小事,细致人微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情欲由冲动到压抑最终沉陨的悲剧之旅.传统伦理道德、"五四"特定时代背景、作者独特的社会经历熔铸在一起,成了悲剧发生强有力的催化剂.小说中的情欲描写具有真实而又贴切、浪漫又饱含忧郁、诗情画意交融3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4.
康德哲学、存在主义思潮以及荷尔德林诗歌的影响是华莱士·斯蒂文斯诗歌呈现出海德格尔美学特色的原因,斯蒂文斯的存在、语言、家园观都与后者的美学有着相通性,而前者的诗歌对于后者的沉沦、虚无、向死生存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演绎。  相似文献   
165.
《美国牧歌》是菲利普.罗斯的著作,书中描绘了主人公美国犹太人利沃夫一家由盛而衰的故事,身份问题是他们一家人难解的结。他们各自在探寻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意义,最后他们在身份的追寻中各自走向沉沦。本文作者试图从身份认同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66.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沉沦和本真是两种绝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代表权威和规范的“常人”使前者成为日常生存的一种基本形态,而使后者成为一种非常态的变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一度屈服于常人的压力,但在雉鸡的感召下,她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康妮从孤寂隔离到与情人合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从被物化的沉沦状态到追求个性完整的本真的历程,而作为大自然一部分的动物则诱发和见证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67.
在自愿戒毒医院的小农,他总是坐在窗台,说有人要追杀他。8月21日晚,50岁的魏东拎着衣物等日常用品,趁夜色来到位于北京市方庄东路的一家私营医院,气喘吁吁地爬到顶层四层。在最后一级黑色台阶后,一扇白色铁质防盗门阻断了前路。铁门比一般居民楼的房门宽大许多,门四周的白墙上,左边挂着“探视制度”,右上角有一个向外伸出的白色摄像头。  相似文献   
168.
169.
雷蒙德·卡佛将小说的基本视野导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他看来,沉沦与瞬间是体验日常生活的双重方式,琐碎与沉沦是日常生活的常态。它如同西西弗斯的处境——单调重复、机械空洞,人在其间面临着普遍的沉沦与虚无,同时又会呈现出“瞬间”的奇异时刻。在此,人出离常态,通过顿悟获取启示。卡佛以一种无声或是含蓄的方式,甚至在一种未完成性的状态下揭示日常,旨在认识和理解偶发、诗意与无法解释的生活本貌,为领会日常生活的“变奏”提供可能性。从认知上说,这是贫乏的现实与奇迹的瞬间两种场域的较量,也是人一直面对赋能与无力之间永恒的对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