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33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位哲人说过:"20世纪人类最大的科学成就就是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有限的。我们的大地、森林、河流、天空甚至动物伙伴都是有限的。人类不加爱惜便会走向孤独和毁灭"。  相似文献   
52.
蒋玉棱乃清同治、光绪年间著名词人,是常州派词人蒋春之侄,自谓"小水云楼"。曾官至云南,游历东南亚,阅历丰富。其所著词集《冰红集》实为研究清词流派渊源、特色等难得一见的资料。其词题材内容多样,多体兼善,风格清空婉约。《全滇词》共收录蒋玉棱的词作33首,以此为例赏析蒋玉棱词的题材内容和风格特色,对丰富滇词研究和清末词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经济变迁中的滇东北龙头山乡回族妇女的调研 ,展示出经济变迁对妇女的极大影响 ,包括正面的 ,又包括负面的 ,对负面的影响发表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滇越边界历史沿革论述,滇越界务交涉前中、法、越三者间关系及状况等历史背景的分析,呈现出其交涉的艰难与机遇,以明史焉。  相似文献   
55.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滇藏川 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结果为:第一,滇藏川“天人合一”思想日趋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 态日趋紧张;第二,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滇藏川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 为关键;第三,滇藏川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严格控制和资源环境支撑能 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6.
长期以来,滇越边民就以地缘为条件,以亲缘、族缘为纽带进行着跨境交往活动。云南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直接接壤,国境线两侧边民往来不断。根据动因,可将当地边民的跨境流动分为政治型、经济型和社会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7.
清嘉庆十二年(1807),师范所纂《滇系》完稿,此后引起云南学人的关注和重视,对云南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师范"收集材料,实数十年",共参阅古籍四百余种,耗时四年而纂成。是书"包罗万象,无所不赅,无所不备",内容丰富,收书甚多,补云南史料之不足。自成书以来,一直是研治滇史之津逮。  相似文献   
58.
楚雄出土阿吒力元碑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初,在楚雄市吕合镇白石盘沙沟路中发现一块元代阿吒力“周大师庆”的墓碑,碑文记载周氏啊吒力依附南诏国贵族统治阶级,有的任职国师,位尊职显,有的还随兵征战助阵,尊为随兵坛主。从碑文内容来看,阿吒力教徒居家,可以取妻生子,可以世代承袭。此碑不同于其它南诏大理国时期碑刻从左至右直书的书写方式,而是从右至左直书,已接受了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59.
本文依据较翔实的考古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庄入滇的的真伪的时间以及入滇的线路,作了考古学的考察和辨析。  相似文献   
60.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乡村振兴可以被定义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业”“地”三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而产教融合因其跨界属性,为实现“人、业、地”的正向耦合提供了可行的工作机制。文章聚焦滇桂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地域空间,以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但其中面临着发展任务艰巨、产教融合作用弱的双重挑战。文章认为,立足现实发展条件、遵循“人、业、地”耦合的客观规律,以宏观发展规划为引领,合理优化乡村振兴的产教空间布局,增强产教融合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制度供给,推进产教融合的环境、平台及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是助力滇桂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