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欧达宁 《武当》2004,(12):18-19
有关太极拳历史源的流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太极传人作了大量工作,而欧达宁先生运用理比较的方法,从前代太极前贤生卒年代考察研究,却是独辟跃径,虽然,假设推进可能有失严谨,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总比糊里糊涂要好些,况且其方法和思路,对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太极历史有良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由于篇幅所限,该文参考的文献目录从略。  相似文献   
32.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显学,以其特有的属性和特点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中的一个亮点。然而,王宗岳《太极拳谱》作为太极拳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却对王宗岳其人是否存在、其生存年代及与《太极拳谱》之间的关系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王宗岳其人与《太极拳谱》所涉及到的拳谱出处、流传情况、拳谱作者等相关历史资料及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搜集整理,梳理此段历史,并对混淆之处进行探究考证。  相似文献   
33.
林俊岸 《武当》2015,(2):28-29
(接上期)二、杨式太极拳之风格与陈式太极拳完全不同,没有传承关系对太极拳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拳架风格、练功内涵及功用技击完全不同,说杨式太极拳传自陈家沟,杨氏门人也都疑虑不解。于是有人便编造说,杨禄禅为了教授王府公子,故将刚猛之陈式太极拳改成轻绵绵的太极拳,此纯属主观臆测。杨禄禅在未去北京教拳时,其拳便被家乡百姓称为"绵拳",何来改拳之说。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公之于世,其传言不攻自破。府内派十套拳,并无一套与陈氏  相似文献   
34.
李滨 《武当》2010,(8):35-37
二、陈王廷考举惹祸逃难玉岱山 如前所述,既然李仲、李信、陈奏庭等从李春茂学拳,李春茂拜师博公武道,那么,有没有其他人士也曾先后从师博公武道或者李春茂学呢?博公武道、李春茂、李仲等人经历乱世有无云游行踪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千载寺内外,当会另有其他人士得其真传,以至传递于南明、清初时期。杜育万所闻先师王林祯学于云游道人,殆属此类途径。  相似文献   
35.
路迪民 《武当》2009,(5):32-33
这是笔者多年来萌生的一个总体看法,即中国的太极拳可以分为两大总系。对太极拳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从拳架名称和整体结构上看,当代太极拳主要流派中,杨式、吴式、武式、孙式是基本一致的;陈式和赵堡是基本一致的。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两个蒋发的传承所致。杨式太极拳源于乾隆的蒋发;吴式太极拳直接源于杨式;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首先从学于杨禄禅,  相似文献   
36.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博爱唐村《李氏拳谱》问世后所引起太极拳界的争论以及拳谱的内容进行考证.研究认为,依据现有资料无法证明千载寺的存在,千载寺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说法尚不能成立;王宗岳师承李鹤林的观点得不到实证;唐豪、徐震关于武禹襄得《太极拳论》出处的立论存在纰漏,《太极拳论》的由来尚且存疑,《太极拳论》与唐村《李氏拳谱》难以建立联系;根据《李氏拳谱》中最早成文的《无极养生拳论》存在的理论错误,以及该拳论部分内容与1915年出版的《形意拳学》雷同的事实,可推断《李氏拳谱》成于现代.  相似文献   
37.
凡学拳之人,大都知道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双重"为病之说,即"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由于《太极拳论》文字简短,对何谓"双重"未加详尽说明,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说:"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这是从行拳者自身用力方法来说的。有的说:"如对方打来,立即还手抵抗,那就犯了双重之病。"——这是从对打双方的用力方法来说的。  相似文献   
38.
和有禄  和定乾 《武当》2001,(6):20-21
近代研习太极拳者,大都认为王宗岳的《太极拳经》或“论”,为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舞阳盐店偶得,而其余几篇则出自武禹襄、李亦畲舅甥二人之手。这种说法几乎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39.
刘嗣传 《武当》2001,(2):17-17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中,三次出现“推”字:“仔细留心向推求”、“详推用意终何在”、“若不向此推求去”。分析三个“推”字所言之要义,我们可以断定:太极拳十三势之推手早在张三丰时代及传至王宗岳时就已出现,只不过没能像今天如此定名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