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57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3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运动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可以引起机体免疫机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目前关于运动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干扰素-y(IFN-y),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表达的绝对定量实时PCR检测技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5名健康运动员生理状态下外周血白细胞IFN-y、IL-2、IL-4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能够对健康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IFN-y、IL-2、IL-4和IL-10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相关系数r〉0.99。结论:从分子水平为检测运动过程中细胞因子的改变、评估运动员免疫机能状态提供了简易和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3.
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小负荷的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和IL-1β含量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2周的心理应激,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和IL-1β含量。结果显示:①经过2周心理应激后,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经过8周运动训练后,30min运动组和60min运动组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30min运动+应激组和60min运动+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明显低于应激组。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减少内源性皮质酮释放,使血液中IL-1β含量升高,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4周LoLo、HiLo、LoHi和HiHiLo低住低练(LoLo)组、高住低练(Hilo)组、高练低住(LoHi)组和高练高住低练(HiHiLo)组,训练对人体白细胞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以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专业训练年限为4~7年。将运动员随机分为4组,每组6人,即对照组-低住低练(LoLo)组、高住低练(HiLo)组、高练低住组(LoHi)和高练高住低训组(HiHiLo)组,在每周训练后检测白细胞系3种白细胞计数。结果: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3种白细胞的影响效果不一,HiHiLo模式会使粒细胞数下降的幅度较大,HiLo训练模式会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量下降,而粒细胞数却出现大幅上升,LoHi组3种白细胞计数则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5.
基于小波包分解的白细胞胞核边缘提取算法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胞核的形状是病理学家观察和检查白细胞样本的重要依据,是白细胞自动分类技术的关键.因为通过它可以区分白细胞的种类,所以白细胞胞核的边缘检测对临床标本的自动检测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在成像过程中,常常混入随机噪声,这使得原始图像(把尺度空间中零尺度下的结果看作是原始图像)的边缘检测比较困难.小波分解是近年来较常用的方法,它以不同尺度下小波变换所获系数的局部极大值来确定图像的边缘.但是小波分解的方式固定,而正交小波包分解可以根据信号的特性灵活的选择分解方式,因而更加适合于图像的边缘检测.本文尝试利用正交小波包分解的方法实现白细胞胞核的提取并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常染色体显性贵传有关,近年其发生率猛增.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具有高度多态性遣传性,已有人研究CLT与HLA的相关性,为了探讨福州地区CLT患者与HLA相关性,本文用PCR-SSP方法研究CLT患者与HLAI类抗原及Ⅱ类抗原基因多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捕菌网     
最新的研究发现,人体细胞能自制捕获细菌的网以阻止病原体入侵。 处于人类免疫系统和外来细菌战斗前线的是嗜中性粒细胞,它是白细胞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类白细胞。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该细胞的重要性——它能摧毁入侵病原体。但是最近科学家才发现它摧毁病原体的秘密武器:捕菌网——由酶和DNA组成的嗜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柏林马克斯普朗克传染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这些网能弹射出死亡或即将死亡的嗜中性粒细胞,去俘获、削弱并最终杀死细菌(图中的桔色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98.
最近发现睾丸中存在IL-I样物质,但其来源不明,作者用改良的Klinefelter方法分离纯种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培养于含有人重组IL-1β的牛血清的DEME/F12培养基中,根据Chomczyns-ki及Sacdchi方法,抽提全部细胞的RNA,最后用Northern印迹分析发现IL-β导致Leydig细胞中IL-1αmRNA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脂多糖亦刺激IL-1αmRNA的表达,但佛波脂无此作用.结果表明Leydig细胞为IL-I的主要来源,它具有自分泌和旁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99.
利用环磷酰胺诱导家兔白细胞数目减少,模拟病态系统,建立实验机制.观察刺五加糖类提取液使家兔白细胞数目减少后的再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67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名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