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教育   5403篇
科学研究   200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560篇
综合类   650篇
文化理论   50篇
信息传播   459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1037篇
  2014年   1815篇
  2013年   1440篇
  2012年   1479篇
  2011年   1276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887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沈军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4):116-119
通过对第10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中国队与前8名球队,各项进攻、拦网、防守反击的技术指标的统计,并转换成联系数中的同、异、反,进行了技术状况的定量分析,指出了中国男排与其他世界男排强队之间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产品与方案     
《信息系统工程》2002,(2):31-32
  相似文献   
23.
在当代足球比赛中,上至一个国家的国家队、俱乐部队,下至业余比赛的球队,都会根据比赛的性质、重要性、本队球员的特点以及对手的情况等制定战术打法。尽管在当代足球比赛中队员的整体战术修养可以增强全队技术运用的协调性,但为保证比赛的高度组织性,任何队在比赛中具备一个有  相似文献   
2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14届亚运会和第22届亚锦赛上中、韩男篮两次比赛的有关技术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男篮失败和胜利的原因,分析中国男篮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5.
加强直板近台快攻打法,反手位的攻击能力问题及待解决。直板反面球技术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将作者多年来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了详细总结,仅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6.
曾经有一位中国人.他打球潇洒自如.对乒乓球有着独特的感觉。作为直板选手.他那大刀阔斧的正手进攻.以及绝无仅有的反手攻球征服了世界乒坛.他就是连续三届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的庄则栋。  相似文献   
27.
方文 《乒乓世界》2001,(10):32-33
1、正手削球放不开,削得少,前后找削球点步法跟不上。 2、正手削球旋转变化不大,弧线太高。尤其正手削直线技术的使用率和质量都不高。 3、削接重板,步法退得不够,没有缓冲低点削。 4、削球的落点重复过多,角度调动不开。  相似文献   
28.
马虹 《中华武术》2002,(12):26-27
庇身锤又称披身锤。为“击前打后”之法。全式用法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对付身后搂抱我的敌人,旧称“神仙大脱衣”;二是对付从正面进攻的敌人。  相似文献   
29.
论移动/无线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论述了移动计算技术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主要的几种移动计算技术及其标准,包括IEEE 802.11家族、HyperLAN2、IrDA、HomeRF和Bluetooth,以及WAP协议,阐述了移动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优越性。最后则展望一个应移动计算技术的全新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体验。  相似文献   
30.
篮球比赛中攻防双方一直进行和体现着技战术行动的反射控制,它是比赛的主线与灵魂。本文对一些技战术例子进行剖析,解释战术行动的反射控制怎样在攻防中体现与运用的,并阐述它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技战术行动的反射控制时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