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5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能法网     
谢明 《网球天地》2014,(7):10-17
2014法网和2012收获了同样的结果,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冠军同样是莎拉波娃和纳达尔,我们在2012年将他们的胜利归结于火炮口径比对手更大,莎拉波娃是移动的岩石,用沉重的节奏将对手碾碎,而纳达尔是火山,比赛的结果取决于他自身的热度。  相似文献   
12.
《网球天地》2014,(6):138-139
锦织圭 马德里站过后,锦织圭的世界排名升至第9位。他不仅成为首位来到TOP10的日本男单球员,同时也是2004年3月29日后时隔十年首次有亚洲球员闯入前十。而决赛惜败纳达尔,也让人对这位日本当家球星的未来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3.
数说     
《网球天地》2014,(8):71-71
700 温网首轮击败克里赞,是纳达尔职业生涯中获得的第700场巡回赛级别单打胜利,他是公开赛时期达到此高度的第11人,截至温网之后,他距离排名第10位的贝克尔还差10场胜利。  相似文献   
14.
朱茜 《网球》2011,(8):126-128
纳达尔独爱马洛卡、费德勒青睐迪拜,沃兹尼亚奇和阿扎伦卡则钟情于摩纳哥……或许网球选手都会有这样一种情结,当双脚劳累之后,大海和沙滩会让压力得到更好的释放。细软的沙粒,温暖的阳光,咸湿的海风,一整年的疲惫和积分排名带来的压力就这样被带走。  相似文献   
15.
胡力涛 《网球》2011,(11):44-44
毫无疑问,穆雷是今年整个“亚洲赛季”的最大赢家,从曼谷、东京到上海,以一拨15连胜拿到了三站不同级别巡回赛事的冠军(分别是250、500和1000)。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穆雷也是美网后对ATP冗长赛程安排发出不满声音的大牌球员之一,相比德约科维奇、费德勒干脆直接退赛的行为和纳达尔、罗迪克略显尴尬的成绩,穆雷在亚洲获得的“全勤奖”与他此前的抱怨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6.
汪彦平 《网球》2011,(11):116-120
1托尼比任何人都更知道纳达尔的弱点,不仅因为纳达尔是他的侄子,更因为他是纳达尔的教练。 也许正因为此,才使得托尼对纳达尔的未来有很多先见之明。几年前,他就向Babolat国际巡回赛总监韦伯格说道:“你看,纳达尔的年龄越来越大了,所以你们必须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姚昆 《网球》2011,(11):139-139
2007年,纳达尔曾经和费德勒在一半是红土,一半是草地的球场上进行过“领地之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与唯一在罗兰·加洛斯击败过自己的索德林之间也有理由展开类似对决,因为瑞典人同样拥有自己的”领地”:从2008年开始到今年10月中旬,在这个属于“四巨头”的年代,索德林却是当之无愧的“室内赛之王“,他在室内球场上总共获得了65场单打胜利,遥遥领先于室内排名第2的穆雷,英国人的获胜场次是48胜。  相似文献   
18.
是哪些因素造就了网坛巨星费德勒和纳达尔的伟大正手?他们的正手击球有着怎么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业余选手以及职业选手又能从他们的正手技术中学到哪些东西呢?我采访了网球频道著名网球技术分析员吉梅尔斯托布先生。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基于这两个历史上最具毁灭性击球围绕展开的。吉梅尔斯托布,与维纳斯·威廉姆斯获得199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法国网球公开赛混合双打冠军,前美国戴维斯杯队员,对网球运动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巡回赛中曾数次与两位巨星交手。  相似文献   
19.
"三个因素的结合,促成了比赛的胜利。一是用技术作为基础,对球进行良好的控制;二是用各种战术发现对手的弱点;三是勇敢的击球,并且在压力之下执行预先制定的计划。"——潘科·塞左拉(20世纪40-50年代的网球冠军)是哪些因素造就了网坛巨星费德勒和纳达尔的伟大正手?他们的正手击球有着怎么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业余选手以及职业选手又能从他们的正手技术中学到哪些东西呢?我采访了网球频道著名网球技术分析员吉梅尔斯托博先生。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两个历史上最具毁灭性击球的球员展开的。吉梅尔斯托博,与维纳斯·威廉姆斯搭档获得199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法国网球公开赛混合双打冠军,前美国戴维斯杯队员,对网球运动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巡回赛中曾数次与这两位巨星交手。在这次有启发意义的采访中,他巧妙的分析了费德勒和纳达尔正手击球的基本组成要素,同时也解释了他们是如何将运动天赋、身体素质、个人思维、精细雕琢的技术以及战术策略完美结合,从而打造出网球世界中最好的网球利器。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网球》2011,(1):14-14
2,900,000 穆雷和纳达尔的ATP年终总决赛半决赛吸引到了约2,900,000位本土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在英国体育赛事收视史上,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