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68篇
体育   193篇
综合类   7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21.
通过对高原生物和小鼠运动实验,证实在高原缺氧环境或运动条件下,骨骼肌超微结构的生理响应均沿着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糖原积累、红细胞数增加、栽氧量增强的轨迹演变.这不仅说明研究高原生理学对探讨运动生理学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高原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2.
力竭性运动对肝脏线粒体呼吸控制及磷酸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SD大鼠递增负荷急性力竭跑台运动为疲劳模型,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1)以苹果酸+谷氨酸(M+G)和琥珀酸(S)为底物的呼吸控制:态3呼吸速率(R3)、态4呼吸速率(R4)、呼吸控制比和磷/氧比(P/O)。(2)H+-ATPase合成活力。结果表明:两种呼吸底物启动的线粒体R4(质子漏)分别升高64.46和23.54%(P<0.001和P<0.05),RCR和P/O呈显著降低(均P<0.05);M+G为呼吸底物的R3也呈显著增加(P<0.001),S为呼吸底物的R3略有增高(P>0.05);H+-ATPase合成活力降低14.40%(P<0.05)。研究提示,由线粒体质子漏增加导致质子电化学势能(ΔP)的降低直接影响H+-ATPase合成活力。  相似文献   
523.
长期运动训练对老年小鼠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鼠跑转笼运动方式,研究了从5月龄开始为期8个月的运动训练对小鼠心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心肌线粒体MnSOD和GSH-px活性有升高趋势,而运动训练组小鼠心肌线粒体MnSOD和GSH-px活性又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衰老过程中心肌线粒体自由基的产生增加,从而诱导抗氧化酶产生增加。而长期有规律的适量运动训练能适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524.
介绍了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特性,试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tDNA突变发生情况,阐明mtDNA的突变与线粒体病和衰老的关系,简要说明了人类mtDNA突变的类型和相应的线粒体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5.
运动及补充白藜芦醇对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充白藜芦醇对运动引起的骨骼肌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及线粒体Ca2+ 变化的影响。方法:70 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 组(control group,CG)、运动对照组(exercise group,EG)和运动+ 白藜芦醇组(exercise + resveratrol group ,ER),EG 组、ER 组又分为3 个亚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 组、运动后48 h 组,每组10 只。ER 组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 mg/kg 灌胃,与EG 组同时进行4 周的跑台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一次坡度为0,速度为18 m/min,持续90 min 的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按组别取材,电镜观察肌骨骼肌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测定肌组织SOD 活性、MDA 含量、线粒体Ca2+ 浓度。结果:电镜结果表明,EG 组小鼠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出现了肿胀、空化、髓样化等现象;ER 组小鼠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虽也出现相似病变,但在运动后48 h 线粒体病变明显减轻;ER 组骨骼肌中SOD 活性显著升高、MDA 含明显降低,与EG 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EG 组运动后各时刻线粒体Ca2+ 含量明显增加,48 h 后仍末恢复(P<0.05);ER 组运动后虽线粒体Ca2+ 含量也明显增加,但运动后48 h 已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次长时间剧烈运动可引起骨骼肌线粒体发生损伤性变化;补充白藜芦醇可以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线粒体Ca2+ 变化,对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6.
目的:拟探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基因miro1、融合基因mfn2及分裂基因drp1的动态变化以及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mfn2、drp1mRNA表达变化,同时测定骨骼肌H2O2生成.结果:(1)120min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1 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E60~E120组mfn2 mRNA表达较安静组显著降低;E60-E120组drp1 mRNA表达较安静组增高.(2)在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2O2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结论:线粒体移动基因的动态表达可能作为融合分裂基因表达变化的先导,协同应对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产生快速应答.  相似文献   
527.
本文旨在探讨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LPO)水平的影响。采用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跑运动至力竭为运动模型,分别测定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发现心肌线粒体LPO水平显著性增高(P<0.05);骨骼肌线粒体LPO水平增高,但无显著性(P>0.05)。同时测定心肌和骨骼肌组织MDA,也观察到相同的变化规律。提示,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膜LPO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与运动中心肌和骨骼肌不同代谢应激有关;LPO水平增高,将影响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及ATP生成,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膜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8.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时机体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MOS)系统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SD雄性大鼠120只,经3周适应性训练和力竭实验筛选出90只,随机分成9组:常氧安静对照组、持续低氧安静组、间歇低氧安静组、低住低练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低住高练组、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组和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组.采用常压低氧仓以13.6%的氧浓度(相当于海拔3 500 m的氧浓度)进行低氧训练,根据血乳酸一速度曲线确定大鼠常氧训练的强度为35 m/min,低氧训练的强度为30 m/mim.低氧训练持续时间为6周,每周训练5天.在第4周末进行运动能力测试,第5周末进行力竭测试,在第6周末的最后一次运动后休息48 h后处死、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技术测试大鼠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变化,以进一步探讨低氧训练对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的适应机制.结果:高住高练组和常氧安静对照组相比,骨骼肌nNOSmRNA表达升高23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住高练组与低住低练组相比,骨骼肌nNOS mRNA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nNOS mRNA表达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回到常氧安静对照组水平;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及低住高练组骨骼肌iNOS mRNA表达分别升高92%、79%和125%,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高练和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iNOS mRNA表达都有显著性降低(P<0.05),基本回到常氧安静对照组水平甚至还略低.与低住低练组相比,高住高练组骨骼肌eNOS mRNA表达有显著性升高(P<0.05);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eNOS mRNA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三种低氧训练方式都有助于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舒张,但作用机制不同,高住低练主要通过iNOS系统来使血管舒张,而低住高练却是通过HO-1系统来达到血管舒张的目的,高住高练组两种方式都有,因此,其血管舒张的效果也是三种方式中最好的,但复氧训练后此功能迅速降低.各低氧训练组eNOS mRNA水平表达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29.
线粒体融合蛋白-2具有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细胞增殖、保护细胞免于凋亡等多种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基因产物与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目前对于线粒体融合蛋白-2的研究,已成为2型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理和药理作用靶点。综述了胰岛素抵抗发生与运动防治中的作用,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0.
摘要: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对肥胖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8周高脂饮食后,再给予8周抗阻力运动干预,检测大鼠体重、心重以及总脂肪的重量,检测心功能指标、心脏脂肪酸和葡萄糖氧化率。观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的改变。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sirtuin 3(SIRT3)、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LCAD) 和b-羟基酰基-CoA脱氢酶(b-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b-HAD)的乙酰化和活性。结果:与高脂组相比,抗阻力运动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心重以及总脂肪的重量。抗阻力运动提高肥胖大鼠的心率、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并促使心肌能量代谢底物由脂肪酸转为葡萄糖。抗阻力运动修复肥胖诱导的心肌线粒体结构紊乱。抗阻力运动显著提高肥胖大鼠心肌SIRT3的表达,降低心肌线粒体LCAD和b-HAD的乙酰化和活性。此外,正常大鼠心肌细胞的体外研究表明,SIRT3沉默可增加线粒体LCAD和b-HAD的乙酰化和活性。结论:抗阻力运动可以保护肥胖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调控肥胖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使脂肪酸b氧化向葡萄糖氧化转换,改善肥胖诱导的心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SIRT3调控线粒体LCAD和b-HAD蛋白的乙酰化和活性有关。抗阻力运动可作为一种行为疗法,改善肥胖诱导的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