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61.
2012年上映的《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展示了亲情爱情等主题之余,通过不同男性角色的塑造展示了西方父权社会男性权力所指秩序中能指链条的建构和继承关系以及男性权力对女性个体的统治关系。  相似文献   
262.
早期巴特认为,现代性的写作不是作者自主性的创造活动,而是能指宣告为王的加冕过程。事实上,能指的"欢快"原则是一种空无,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是没有灵魂的灵魂。巴特致力于符号的意指结构模型分析,并从历史、实践、符号形塑结构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统治性、幻想性和控制性,揭示了文学和意识形态的共谋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3.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会出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却有显著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列举英汉动物词汇文化涵义的异同,总结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提醒读者在交际中考虑到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涵义,避免在交际中由于错误理解而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264.
拉康源自于精神分析治疗实践的独特的语言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主观性的能指网络,是主体赖以产生的基础。儿童无可选择地进入语言这一社会象征符号系统并迷失于其中,由此而出现了人的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自由联想重新发现被语言网络所异化的作为最初能指的人的无意识欲望,这一无意识欲望的本就是代表它的那几个音素、音节或字母。  相似文献   
265.
逆向变异流行语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向变异流行语是流行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即故意打破原有能指与所指的搭配关系,造成对常规的偏离,主要体现在新旧所指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逆向偏离。本文主要从构成方式、成因及影响三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266.
陈辰梓 《大观周刊》2012,(43):31-31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被誉为人类语言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同时为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书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领会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相似文献   
267.
当形容词奢侈转化为名词奢侈品时,其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难以言喻的感觉成为了一个个可触可感的LOGO,如果非要深究,又很少有人说得清奢侈品奢侈之所在。如果非得回到本质主义这个原点,在这个到处充斥奢侈诱惑的现代社会,或许,奢侈就从未在场过。  相似文献   
268.
张健 《文教资料》2010,(29):43-44
本文从对理据和内部形式的辨析入手.论证了理据性也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并从语言符号的产生与发展两个方面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69.
运河是徐则臣小说中或显或隐的存在,船是与运河相关的重要书写指向。在其诸多小说中,船不仅承担交通功能,更是丰沛审美意蕴的能指。徐则臣小说中的船,既以旧的缓慢姿态与火车汽车等现代机械交通相映照,又在悠远飘荡中以古典的他者视角寄意着浪漫审美。近期“鹤顶侦探”系列则以摩托艇、赌船等物象架构,赋予小说传奇色彩,呈现出某种审美超越。总体而言,徐则臣小说中的船,在缓慢流动中不断与其他物象进行着审美互动,参与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形成自足的审美建构,从而指向彼岸的理想世界,小说由此呈现出更为丰厚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70.
吴晓虹  曾庆香 《编辑之友》2023,(2):80-85+91
人们习惯以符号把握事物的形象,城市形象即人们对于城市各类符号进行感知的结果。然而,人的惯性逻辑使之在看到城市中的各项元素时,本能地将这些符号的能指直接指向所指,而未仔细探究其中理据性的生成过程,进而造成城市形象认知的偏差。文章在符号学基础上,嵌入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将行动者行动的过程视为符号理据性的生成过程,其中转译作为行动的关键机制,帮助完成了理据性的创造。符号学与行动者网络的结合,不仅对城市形象进行了更为客观的解释,同时对于一切主体的真实形象建构、呈现与认知,提供了更为扎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批判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