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萨马兰奇曾对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称:“你们一定要善待媒体,因为他们是一届奥运会的最终裁判!”伦敦奥运会越来越近,在这一全球媒体的“同题作文”中要显出个性,避免同质化,从而赢得眼球,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2.
言论与观点     
《对外大传播》2008,(8):38-41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我相信一个总是在创造奇迹的国家,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国家,一个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国家,没有理由办不好奥运会。奥运会也需要这样的国家来亲自感受它。  相似文献   
23.
期待奥博会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是由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和中国邮政联合主办,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承办。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和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先生担任名誉主席:中国邮政集团刘安东总经理任主席。首届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展览,于1985年3月18日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举行,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2007年,国际奥委会的决定,从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将"世界奥林匹克集邮展览"更名为"奥林匹克博览  相似文献   
24.
在我收藏的奥运邮品中,有一枚明信片,虽然它算不上珍贵,但肯定比较少见。这是北京孔令金先生实寄给我的《北京2008年奥申委会徽》邮资明信片(如右图),左边写着:"2001.7.13.22:08分,奥委会  相似文献   
25.
萨马兰奇改革传统奥运模式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哲学思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萨马兰奇改革传统奥运会模式的历史必然性及剖析其思想底蕴。运用社会结构分型理论、一般系统论、存在进化理论和信仰理论对萨马兰奇变革传统奥运模式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思辨。认为:萨马兰奇对奥运传统模式的改革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新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提出的新要求;它反映了奥运模式是主、客观内在统一的认识论规律,它区别了信仰和主义;它折射了开放性的动态思维的光辉。  相似文献   
26.
有志者事竞成——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展望(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1993年9月24日那个不眠之夜,大家屏住呼吸,等候凌晨2点27分萨马兰奇宣布关于2000年奥运会申办的结果。他在宣布时对申办国家表示感谢,第一个提到“北京”,由于许多人求胜心切,也没听懂英文,立刻就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事先准备好的爆竹放了起来,有些地方狮子舞了起来,许多人热泪盈眶。但当电视台接着播送了悉尼的狂欢场面,才醒悟过来,心凉了半截,多少人为这次申办失败而流下遗憾和失望的泪水。  相似文献   
27.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您好!我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现在我有许多话要对您倾诉. 北京奥运会,您可知道?中国人民正日夜盼望着您的到来呢! 2001年7月13日,当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全中国都沸腾了.  相似文献   
28.
张翠 《山东体育科技》2007,29(3):104-104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训练中心曾被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评为“世界同类型训练中心中最好的一个”。该训练中心占地36英亩,是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中最大的一个,也是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计划的总部。自1978年美国奥委会总部由纽约迁到此后,陆续有射箭、自行车、游泳、举重、摔跤等19个体育单项组织的总部设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其中13个组织的管理机构就设在训练中心。  相似文献   
29.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有既定的目标。我一直热衷于体育运动,并且很早就确立了一个清楚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有朝一目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样就可以加入到世界体育运动的领导工作中来。”这是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早年的奥林匹克梦想,他做到了。为了梦,萨马兰奇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奥林匹克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30.
萨马兰奇的一生都与体育相伴,他把毕生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奥林匹克。他的离去对我们中国体育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伟人、一位导师和一位朋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多年来萨马兰奇对中国体育、中国网球的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