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1篇
科学研究   34篇
体育   73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健步走对超重、肥胖中老年人血清脂联素(ADPN)及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等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92名中老年(50-65岁)单纯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人)和对照组(22人),实验组根据BMI分为肥胖组(BMI≥25)和超重组(23≤BMI﹤25)。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功能能力(F.C.)并推算靶心率。肥胖组和超重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处方(健步走)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与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BMI和体脂%。结果:组内实验前后比较,肥胖组BMI、体重、体脂%和血清ADPN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超重组除BMI显著性下降(P<0.01)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组间比较,肥胖组BMI、体重和血清AD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超重组只有AD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脂%与血清ADPN水平的相关系数r=-0.587(P<0.01)。结论:3个月的健步走运动未能使超重组体脂%和血清ADPN出现显著变化;体脂%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负相关;健步走是中老年肥胖人群提高血清ADPN水平、降低体脂%的有效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22.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的时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将小于或大于物体的重力,这就是失重或超重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或有向下的加重度分量)时,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有向上的加重度(或有向上的加速度分量)时,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  相似文献   
23.
汽车环球飞车表演时,车身的倾斜度取决于平轨道高度,车身的平衡依靠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相对质心的力矩来维持,水平轨道越高,要求速度最小值越大,轮胎承受的压力和横向静摩擦力也越大。在赤道以上水平轨道上运行时,会明显超重。所以要对车架、轮胎所能够承受的压力及横向静摩擦力进行实验测试,必要的话要进行改装。  相似文献   
24.
一、提出问题2010年12月5日,在中国濮阳水秀大剧院,10位摩托车手驾驶10辆摩托车在半径为7米的球形金属笼内,进行飞车特技表演,时间长达20秒,成功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其场景如图1所示,十辆摩托车分为上、中、下三层,在水平轨道上高速行驶,其中在上层  相似文献   
25.
目的在于通过运动和心理健康干预辅以行为矫正来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进行干预,探讨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通过搜集、整理青岛农业大学422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肥胖和超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分析,探讨系统的运动与心理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产生的效果及其机制,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和对既成肥胖的大学生进行运动与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26.
物理学、化学中经常见到"失重"这个量。由于质量仅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仍可按习惯称作重量,在科技领域必须严格区分质量和重量;因此,不少同人在编辑文时,同将"体重""干  相似文献   
27.
浅析了尺寸大、吨位重、精度高的大机架在加工和转配中的难点和解决措施,为类似的大机架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8.
【设计思想】从载人飞船上天,失重和超重就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自过山车、蹦极运动、云霄飞车等游乐项目问世,失重和超重已经成为很多人亲身的体验。2013年6月20日中国首次天地授课,“失重”这个名词为更多人所了解。其实,这是一个平时人人都遇到过的问题,比如,体检时测体重,摇摇摆摆的体重计指针就是这个问题的实际反映。  相似文献   
29.
物体超、失重演示有多种方法,在自制教具中,有教师们熟悉的喷泉法、链条法、斜面小车法等。这个实验要求物体有较大的加速度,超、失重现象才明显,但演示现象匆匆而过(若加速度为0.3m/s^-2,位移为1.5m,则时间仅为3s,加速度再大些,时间就更短了),教室里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演示现象。  相似文献   
30.
对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和失重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必修)的学习内容。 对于中学生而亩,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若在新授课中,配上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一般中学的实验室又没有专门的器材来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身边物品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设计该演示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间效果定格显现出来。以前很多教师采用如图1的装置,手突然向上或向下加速运动时,让学生观察测力计读数,并与静止时的读数相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