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4409篇
科学研究   56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165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32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以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的,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目前分歧很大。社会所有制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激化后,人类所做出的自主的选择。建立社会所有制不是目的,而是解决社会危机的手段。当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污染,使资本主义产生了新的矛盾,那就是私人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矛盾、生产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矛盾。从生态危机来考察社会所有制,对马恩的理论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72.
用共沉淀法制备TiZrO4复合氧化物,并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担载CuO制成CuO/TiZrO。催化剂,考察其在富氧条件下以CH4作还原剂催化还原NO的性能,研究了CuO负载量、反应温度对N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O负载量为20%时催化活性最好,反应温度为200℃时,NO转化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73.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也是一个疑难实验,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实验6-2]的装置及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低,并且还原产物往往呈砖红色粉末状(经研究它是Cu2O),得不到有金属光泽的亮红色的铜块。初中学生的心理逻辑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在思维过程中需要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而砖红色粉末状的“Cu”无法与他们头脑中的Cu划等号,  相似文献   
74.
挤注与堵水结合的阻垢技术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田传统阻垢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项挤注与堵水结合的阻垢新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化学防垢液挤入井筒周围地层内(防垢剂可被物理吸附或形成沉淀滞留于地层多孔介质中),再通过堵剂选择性堵水而将阻垢剂封堵在地层的孔隙介质内,形成一个地下阻垢剂的“仓库”,随后阻垢剂将随产出液缓慢地被地层流体带出并进入井筒、地面管线及设备,从而达到阻垢剂连续释放、长效阻垢的目的。通过室内对阻垢剂阻垢效果的评价和填砂管封堵实验及防垢剂挤注寿命实验等优选出适合胜利纯梁油田的阻垢剂及与其配套的选择性堵剂。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挤注与堵水结合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主要研究沸石催化剂作用下联苯的选择性硝化反应.采用不同金属离子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制备出改性催化剂,通过研究不同的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确定最佳的联苯硝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乙酸酐为溶剂,反应温度30℃、催化剂用量0.3g、硝酸/联苯的摩尔比为1.25∶1时,FeZSM-5沸石催化剂联苯的选择性硝化效果最佳,4-硝基联苯的选择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6.
从硫化铜矿制取硫酸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铜经粉碎,催化焙烧,浸取,铁屑置换制海绵铜,再制取符合GB473-93优等品的硫酸铜产品。  相似文献   
77.
78.
本文综述了二碘化钐引起的分子内还原偶联反应,包括分子内酮一烯还原偶联、酮一炔还原偶联、频哪醇偶联和其它有关还原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79.
《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创作的一部中国长篇小说,是一种跨文化写作,将此类文本翻译成中文属于一种特殊的回译,所以译者在回译过程中需要做到忠实传递和还原原文本的文化和语言信息。本文以"忠实"为翻译标准,通过对姚木兰对话描写的分析来比较其两个中译本在回译过程中是否忠实地再现姚木兰形象,从而得出在回译此类特殊文本过程中,其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得到真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80.
本文阐述了二茂铁的性质,用途,并对相转移催化法制备二茂铁的实验进行改进。反应后采用水蒸汽蒸馏的方法代替过去的方法,制得了纯度更高的二茂铁,缩短了制备时间,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