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24):40
金石堂推出电子书馆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电子书馆在2011年夏天热闹开馆。金石堂电子书馆为了邀请所有喜爱阅读的朋友们,一同体验无纸阅读潮流,在开馆期间的首波推广活动中,开放多款超人气杂志免费阅读,只要你是网络书店钛金等级以上会员,就可以一次看个过瘾。  相似文献   
42.
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电子书馆在2011年夏天热闹开馆。金石堂电子书馆为了邀请所有喜爱阅读的朋友们,一同体验无纸阅读潮流,在开馆期间的首波推广活动中,开放多款超人气杂志免费阅读,只要你是网络书店钛金等级以上会员,就可以一次看个过瘾。  相似文献   
43.
鲁迅翁尝言:纸墨更寿于金石,余所设之题似拂逆斯言,当自有其解。文史家景唐先生藏书宏富,其所藏之鲁迅版本书及研究著作,瞿秋白版本及研究著作,以及相关文史典籍为业内人士赞为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44.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5.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46.
<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句妇孺  相似文献   
47.
冯国瑞,教授,陇上学者,著述丰瞻,对弘扬陇上历史文化贡献极大。重要著作有四类:甘肃石窟艺术发掘有《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金石考释有《天水出土秦器(秦公簋、秦车輨、秦公钟)汇考;》文献辑佚有刘宗郭仲产佚书《秦州记;》先贤表彰有《张介侯先生年谱》、《守雅堂稿辑佚》等,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兹为辑考,以供地方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发展小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档案》2005,(2):22-23
  相似文献   
49.
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石拓片是中华文化里特有的一种文献资料,本文论述了一个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文章详细讨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金石拓片的对象管理和发布等。  相似文献   
50.
<正> 我馆收藏的古金石拓片比较丰富,约有万张左右.尤以石刻碑碣、墓志、造像、经幢、杂刻等拓片为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实事、外交、文化艺术的面貌,是原始的史料,是教学科研的宝贵资料.为了使这些拓片焕发青春活力,从80年起我馆开始对石刻拓片进行整理、校勘、编目工作.现在根据我们五年多实践中取得的初步经验,就如何作好这一工作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