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5042篇
科学研究   34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79篇
综合类   44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围绕技术手段是图书馆理念的物质基础、技术手段为图书馆理念服务、技术进步是图书馆理念的实践保障.以及技术进步为图书馆理念的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等四个方面,阐述技术进步与图书馆理念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2.
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员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职业风范和职业能力。图书馆职业精神的载体是图书馆员,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核心部分,体现在其社会职能的学术性特征、服务性特征和信息能力方面。图书馆职业精神,是通过图书馆员在实践中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3.
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20世纪的新图书馆运动与21世纪的新图书馆运动是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服务方式、服务理念产生深远影响的两次图书馆运动。这两次新图书馆运动在其发生的背景、推动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和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其对中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等方面都各自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精神实质的介绍,从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两方面提出了弘扬图书馆精神,构建和谐读书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1988-2005年我国"图书馆精神"研究领域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旖 《图书馆建设》2006,(6):107-110
“图书馆精神”的研究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8-2005年我国“图书馆精神”研究领域的论文进行时间分布分析、主题分布分析、著者分布分析和期刊分布分析,从而探讨“图书馆精神”研究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图书馆软环境发凡(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钦恩 《图书馆论坛》2006,26(1):1-4,25
图书馆应当拥有自己的精神资源。图书馆应当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原因是:图书馆的发展光靠管理与制度体系的完善,仍然是不能独善其身的,精神动力的领军作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7.
论图书馆职业精神   总被引:79,自引:6,他引:79  
肖希明 《图书馆论坛》2004,24(6):64-66,79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及其特征,探讨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分析了构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8.
组织文化与文化塑造——图书馆管理的视角转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图书馆组织文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内部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图书馆组织文化要从共同目标、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着手设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39.
权利与道德--关于公共图书馆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文章通过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的剖析,概括了公共图书馆的历史精神——公共、公开、公享;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分析,认为应该从4个方面去理解民众的图书馆权利,即: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社会价值、人人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人人享有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并总结了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0.
口述史学与以文字书写的传统史学在技术路线上固然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发掘与描写。历史事件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可信的历史。文章认为,学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对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尤其应当注重细节发掘。《史记》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与司马迁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记录与描写有关。通过学者口述史采访,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真相,补充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情怀与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还结合中国记忆项目实践,介绍了对冯其庸、顾方舟、黄能馥、黄明信等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