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9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4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章太炎是近代最著名的语言文学学家,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音韵训诂学说影响巨大,讨论与阐发的文字也很多。但对他的修辞观则因材料分散,注意者很少,即有也语焉未详。实际上他关于修辞方面的论述在汉语修辞理论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2.
纵囚新论     
比较唐宋两代录囚制度和赦免制度 ,可知 :唐太宗贞观六年的录囚尚存理狱之意 ,还是不同于宋代类似纵囚的录囚的 ,太宗此举也不是为邀名 ;欧阳修《纵囚论》一文只是欲借太宗录囚之题来反对宋代的大赦而已  相似文献   
73.
鉴真大师是著名的东渡弘法高僧。鉴真大师的佛学思想主要是律宗的思想,同时也深受天台宗思想的影响,是以律宗为体、天台宗为用的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74.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中江人刘省三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书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反映民风民俗的方俗词语,对它进行考释,既可以丰富近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又有助于当时民俗的考察。  相似文献   
75.
太极拳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太极拳教学为平台,以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体育教育的固有规律为依托,开展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提高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探讨在中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与一体的运动项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代大学生由于种种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太极拳对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它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大学生通过太极拳运动可以起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中华民国以前,太极拳以身体传播形态为主。近代报刊的发展以及出版业的繁荣,为太极拳的非身体传播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太极拳弱化技击性、强调健身功能和文化内涵。近代太极拳的报刊传播始见于1918年京师体育研究社《体育季刊》,先后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和成熟期。以《申报》为代表的报纸为太极拳扩展了民众基础,体育期刊和专业论著则将太极拳的科学性体系化,爬梳了太极拳的图文资料,研究了太极拳的内涵价值,探讨了太极拳传统性和现代性融合的可能。太极拳传播模式的发展可谓一种近代中国传统性遭遇现代性的典型隐喻。  相似文献   
78.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原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结合神话传说、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等各种资料,对“太一”的原型进行多重“考古”。研究发现,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中以石壁岩穴为其象征的“大母神”(石母神),是楚人的至上神“东皇太一”和先秦哲学中的宇宙本体“太一”的原型。“太一生水”源自中华上古先民心灵中的“石母生水”的“原始意象”和祈水巫术仪典。“太一”与“水”是“母”与“子”、“道”与“德”、“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因此,郭店楚简《太一生水》说的宇宙生成论,并非“水生成论”,而是“太一生成论”。就“太一”的原型而言,便是“石母生成论”。就这个原型的象征符号而言,则是“石生成论”。  相似文献   
79.
文章对目前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目前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形式化,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运动特点不相配套,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抓住太极拳运动的技术关键,学生学习不轻松,教师教学也很辛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该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使目前的教学效果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0.
多年来,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隋炀帝"暴",而唐太宗"明"。但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详实梳理,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于他们的"暴"或者"明"不能简单地以传统观点加以定论,应从多个角度辩证地探究隋炀帝的"暴"和唐太宗"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