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教育   1876篇
科学研究   85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2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构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仿真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生态的耦合演进阶段,并探索不同创新情景对融资环境耦合协调阶段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长期处于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状态,系统仿真结果预测将于2019年跨入高度协调。(2)创新能力的增量改变对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改善作用,创新资源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情境依赖性决定了政府在对资金量总体供给进行适度引导的同时应避免陷入"政府干预陷阱"。  相似文献   
62.
为提高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效率以及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厘清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团队知识转化的内涵和演化机理,基于供应链跨企业合作团队实际特点,改进、补充SECI模型和三螺旋模型,建立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概念模型,分析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过程的交互机制;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思想,运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建立起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演化模型,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对知识转化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反映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的作用过程和演化机理,其中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吸收能力以及企业重视程度对知识转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改变各参与主体的属性水平会对仿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意义] 研究中国内地31个省区在社会科学合作中实力和地位的变化过程,有利于相关部门掌握省区间的社会科学合作动态,为科技管理者布局地区研究规划、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利用1998-2017年中国SSCI论文数据,构建中国内地31个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多维标度方法,分析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 1998-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强度逐步提高;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多的省区加入到合作网络的核心、半核心区域,边缘区域省区的数量大幅减少;各区域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主要领域是经济与商学、心理学、健康学与环境学;内地跨省区的社会科学合作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中的省区之间、核心区域与半核心区域的省区之间。  相似文献   
64.
吴静  王萍 《档案管理》2020,(1):100-102
清政府、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三个不同时期,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协助、制衡和新型合作形态的建立。公文是政府权力的外在表现,其程式和内容可以直接反映政府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管理思路和手段;行业协会商会亦可通过公文表达其观点和立场。研究不同时期政会间行文演进情况,进而对政会间新型关系下的行文方式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5.
《诗经》二雅与竹简《老子》的契合主要表现在写作旨趣相近,表现出“绝智弃辩”的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所不同的是:二雅所描绘的多是些具体的现象,而《老子》则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抽象的概括。两者的相同之处,反映了春秋时期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不同之处,反映了由西周到春秋学术个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66.
文化乃通一切界而又不限于一界,因此,文化是一种渗透并体现于不同实存领域中的“柔性的”创生力。文化的这种“无用之用”特性折射出了文化发展的功利性。从深层次看,文化的“无用之用”表现为一个由某种地方性和特殊性而不断趋向于不同层级的普世化的展开过程。文化所取义普世化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共通性”,由文化的这种“通”性义来重新审视“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实质上已铸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类存在趋向于无节制的“消费性”,而儒家文化的生存节制意识正可对目前“全球化”的过度“消费性”偏向起到补救作用。建设现代意义上的儒学和文化形态必须走出两个误区:1.偏执于文化的普遍性、共时性的层面,而忽略其个性和历时性的意义;2.关注儒学的教化和实践特性和功能的同时,倡导重建制度化的儒学,倡导建立儒教并定为国教。要培育三种文化意识:1.要努力创造儒学的当代形态;2.致力于重建儒学与民众生活的联系;3.注重“以身体道”群体的养成。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美越战争所引发的以学生、妇女、宗教界人士为主的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由最初局部微弱的抗议,逐渐发展到混乱无序失控的局面,最后终于走上正轨,到达高潮,成功促使了越南战争的提前结束,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和平愿望,昭示了和平反战运动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大学职能的角度,总结了美国研究型大学职能发展四个方面的经验:不断强化"科研为主"的职能,把"纯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强调教学职能,传承自由教育传统,以通识教育和整合教育对本科教育进行重建;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职能,从被动的服务到主动的市场化创业;正确处理各种职能关系.这些经验对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教育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这一复杂的关系中,可以形成3个层次10个教学行为关系。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来看,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是教学系统演变与发展的前提,教学系统远离平衡态是教学系统演变与发展的起点,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是教学系统演变与发展的机制。同时,教学系统的演变与发展遵循一定的模式,学生的发展与变化是教学系统演变与发展的序参量,该序参量对于教学系统的演变与发展以及教学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课程是围绕知识的选择、组织而展开的,知识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课程形态的演进。19世纪斯宾塞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虽然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但随着知识的客观中立性神话被打破,这一科学取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又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阿普尔转换为"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政治取向。尽管阿普尔的思想显示了智慧的深度,却依然没有摆脱科学认识论及其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在教育中的映射。只有转换提问的方式即"知识怎样最有价值",寻求知识与学生间的意义关联才是这一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