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实验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公共财产安全.正面严肃的安全教育难以使学生印象深刻.科学小品文语言生动活泼,将枯燥繁杂的教育内容叙述得富有情趣,寓教于乐,深受青少年喜爱.针对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实例探讨科学小品文在生物学实验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2.
读者参与手段的使用与作者的语言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该研究以三组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大学生和一组美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他们议论文中读者参与手段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使用读者参与手段的总量上高于美国大学生,而且差异显著.但在各子类读者参与手段的使用上,各组中国大学生以及中美大学生之间并没有呈现某一特定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93.
鲁迅杂文对人际隔膜的言说,主要包括了人们因生活在"两个世界"而彼此不相通产生的隔膜"、主奴之分"的等级制度造成的人际隔膜、"安于为奴"的思想制约下形成的人际隔膜、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偏见认识加深而造成的男女之间的隔膜、先驱者未完成的启蒙与民众的冷漠麻木而产生的隔膜和"唯利益至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深化的人际隔膜;在挖掘出这些不同根源下的人际隔膜类型的同时,也展现了鲁迅为消除人际隔膜而做的努力和对一个真诚有爱的"真的人"的世界的呼吁。由此体现出作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鲁迅对于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94.
潘碧华的散文在当代马华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潘碧华的散文主要叙述马来西亚风光、风土人情、大学校园生活等,具有浓郁的马来西亚地域特色,但在意义和价值上,它却超越了在地经验,具有普遍意义.潘碧华散文的语言是纯正的现代汉语,典雅而含蓄,幽默而风趣,敏锐而慧黠.  相似文献   
95.
明代思想家李贽经历了近乎传奇的一生。李贽的生平铸就了他的人格。李贽《说书》两卷是其八股文的代表作,它们在八股文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八股文的文献中属于珍贵的文献。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李贽的八股文合乎儒家传统但不迷信圣人之言;始终坚持对于真理的追求构成了李贽八股文的思想基础;李贽将八股文与文学作品同等看待,主张八股文必须有澎湃的激情;保持纯洁的心灵是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勃勃生机的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96.
汤显祖在遂昌期间的诗文涉及诸多内容,尤其在清正爱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兴办教育、劝农耕作、灭虎惩恶、抑制豪强、纵囚现灯等.他的仁政惠民的理想抱负得以局部成功,这成为他的政治生涯中颇为得意的阶段.研究这些诗文对于全面了解汤显祖及其在诗文创作中的地位,乃至对于他此后的戏曲创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
简要介绍引言在科技论文中的作用,针对影响引言作用有效发挥的一些失范现象,从引言内容取材、文献考证和写作要求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连,分析提高引言表达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散文“当遗嘱一样写”,散文情感革命,80年代散文的平静——余秋雨散文对散文文体体式的爆破——世纪末散文热的评估。  相似文献   
99.
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古典散文的研究一直是个相对薄弱的领域.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在研究方法上下工夫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知人论世;要全面把握时代的思想意识状况;要在开展"共性”研究的同时进行具体、细致的"个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0.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五四”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它从女性视野出发,建构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女性散文文本,真诚的体验、悲剧美的追求。悲剧美的追求、柔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抒情结构与手段等,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