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福建的谱牒自唐代开始编修,宋代以后成为全国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宗亲活动日益频繁,台湾宗亲回乡寻根谒祖,地方史志的编纂普遍开展,推动当代谱牒文化重新盛行,族谱的编修已经形成风气。当代福建谱牒文化既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有利于促进同宗同族问互帮互助,增进台湾宗亲爱国爱乡的感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但它也有消极因素,如为亲者讳、假托始祖、美化先人、牵强附会等不实记载,容易助长对外族的排斥意识,不利于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等。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对编修族谱从思想上积极地引导,政策上加以规范I学术界应主动参与以提高谱牒水平;出版界应严格把关以保证谱牒质量。  相似文献   
22.
从一乡主姓的宗族凝聚力,扩大到结合同乡次姓的宗族凝聚力,进而将宗族的血缘认同,巧妙地转化为对乡的地缘认同,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仙都乡族谱》的创举。仙都乡住了林、谢、董三个宗族,林姓是主姓。该族谱是《仙都乡林氏族谱》的重修,编纂人员主要是该乡林姓族亲,族谱内容不免以林姓为主轴,但破例兼收仙都乡谢、董两个次姓的数据,显示了仙都乡林姓宗族利用同乡诸宗族的凝聚力,淡化宗族同乡会鲜明的血缘性,强化对仙都乡的地缘认同。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中叶以来,在结构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方法论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的结构主义教育研究成果,兴起了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本文以研究取向和学科领域为依据,把结构主义的教育研究大致划分为认知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实践等七个研究路向,并对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本文还对不同路向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The New Colombo Plan and similar student mobility initiatives in Aotearoa/New Zealand have been pitched as reversing the culturally imperialist focus of the original Colombo Plan (CP) because they involve sending Australian and Aotearoa/New Zealand students to the Indo-Pacific region instead of funding Asian students to study overseas. However, changes in this direction of student mobility mask ongoing geopolitical inequities. In order to interrogate these subtle power relations, this article adopts a Foucauldian genealogical approach. It briefly outlines the competing goals of the original CP before undertaking an analysis of the discourses evident in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New Colombo Plan and in the Education New Zealand’s Prime Minister’s Scholarship for Asia. This discourse analysis illustr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new student mobility programmes established in Australia and Aotearoa/New Zealand involve consuming the ‘Indo-Pacific’ and ‘Asian’ Other and often serves to reinforce rather than address global geopolitical inequities.  相似文献   
25.
中国古老的家族在18世纪以来的三百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从古代的宗法性的祠堂族长制,向现代社会社团方向变革,分化出两个枝杈,一枝是族会、族务理事会、宗亲会,实行议会式、人民代表大会式的民主管理原则,取代宗法族长专制,并且坚持家族固有的血缘原则,惟将传统家族仅仅承认男性血统扩展为兼容男女血统;另一枝是联宗会、同宗会、宗亲会,系同姓氏成员的社团,不讲究共同血缘的原则,是家庭的异化。两枝均有“宗亲会”的取名,表示重视亲情和现代民主管理原则。就目前家族整体状况而言,上述变更乃系进行中的事情,更新远未完成。家族的现代转向同中国社会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相一致,是在社会变革猛烈冲击下发生的应变、自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比较诗学在方法论上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寻求世界诗学的共同规律为标识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以及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普遍主义思维。比较诗学应通过采用现象学还原和谱系学的双重眼光,才能突破其方法论上酌困境,进而寻求到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2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vision of the Swedish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between 1946–1962 as it pertains to the ever-troubling questions of discipline and order in school. Inspired primarily by the work of Michel Foucault and his genealogical perspective, the article problematises the notion that character formation and school discipline during this period underwent a radical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this was the successful result of a progressive political agenda. This account of school discipline is shown to be problematic since it conceals a complex and even ironic historical process, where a disciplinarian discourse in school lingered and even widened and deepened disciplinary practice during the period.  相似文献   
28.
宋代及其以后的时代是中国平民化修族谱的时代。从现存的族谱序可知,南宋后期以来,江西地域的宗族撰写了大量的族谱。这种平民化族谱修篡的兴起,与唐代中期以来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江西生存繁衍有着极大的关系,移民的后裔们特别渴望记述祖辈的源流、事迹与优良品德,对于平民化族谱修撰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本文根据青海省档案馆珍藏的《李土司家谱》的记载,叙述了土司制度的形成,李氏家族的族源,李南哥及其后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活动等,以期对研究青海的历史发展、民族关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文化风俗背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借助于它们,《雨巷》不仅在诗歌史上永垂不朽,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抒情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