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41篇
科学研究   69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82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协调应遵循普遍受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等各种手段,来协调当前我国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2.
教育利益是教育系统的输出"产品",这种产品是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宪政层面所形成的一种教育秩序,其中蕴涵着一种待分配的正义.对于教育利益的价值共识需要转化成为一种"集体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利益首先是一种国家利益,然后才是一种个人利益,这既是对教育利益的一种位序安排,也是使"集体行动"获得了合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83.
当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大量存在,不仅挫伤了人们对广告的信任,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虚假违法广告泛滥,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84.
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利益”概念界定不明;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征收补偿不到位;征收中对农民权益救济的司法保障不力等。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要实现经营性用地市场化供给,完善土地征收的程序,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的司法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85.
农民工作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现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阶层,其劳动权益的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在论述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构想。  相似文献   
86.
产教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共识,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整合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校企交融的实训基地,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培育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非终身教职教师权益保障已成为困扰美国学术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非终身教职教师无法享有与终身教职教师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影响了他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人才培养质量,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下降的担忧。美国大学教授协会通过引导高校规范大学非终身教职教师聘任标准和程序,公布谴责名单制裁高校侵权行为,建立教师学术共同体进行集体维权等措施,在保障非终身教职教师的权益及维护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8.
进入新时代,农村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既取得了诸多成效,又存在权益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排斥性供给与归属性需求的矛盾、物理性供给与社会性需求的矛盾、普惠性供给与特惠性需求的矛盾以及不确定性供给与持续性需求的矛盾。需要在检视供需矛盾的基础上,努力通过树立现代文明价值理念、强化权益保障环境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建立权益保障长效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残疾人应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89.
人的需要构成利益的内容。利益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人的需要实现的社会形式。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基础性范畴。利益结构可以划分为物质利益与精神文化利益;个体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广义利益与狭义利益。  相似文献   
90.
邓小平的生产力观始终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邓小平强调必须立足人民利益的获得来思考如何发展和衡量生产力水平。可以说,邓小平的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生产力观既扩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又赋予了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