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3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教育   7990篇
科学研究   1155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609篇
综合类   668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该文作者从一个理想接受者的角度,比较总结了现代装饰画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出现代装饰画三层不同的表达结构。提出只有全面分析这三层不同的表达结构,才能正确理解现代装饰画的文化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952.
严复是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他那里无论归纳还是演绎都更具方法的意义。严复有着明显的归纳主义倾向:将演绎消解于归纳,演绎之于归纳只有辅助的作用。在当时特定的历史务件下,严复的工作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但严复之后我国几乎找不到有影响的持归纳主义一元逻辑观的人物。  相似文献   
953.
科教兴国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受到全民的重视,作为教育的场所,高等院校的校园建设也随之成为新时期规划和建设的重点之一,本通过对淮海工学院校园的改扩建规划设计思路和过程的总结,力图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高等院校校园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954.
信息哲学与现代远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外学者有关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信息和信息时代的内涵本质,从信息本质论的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隐信息时代,显信息时代和信息时代,进而对远程教育予以反思,并指出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时代的起点——网络化时代。  相似文献   
955.
女性和自然是哈代小说的主要构成。从性格与环境的相互和谐到抵牾、冲突进而对灵性、自我意识的极度张扬,她们与自然的张弛关系也反映了内心的灵魂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56.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对数学证明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特征.技术环境为进行解释性的证明提供了条件,由技术所带来的某些效果可拓展问题解决的思路并为证明提供方向.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把计算机当作一种现代化的教具,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一种媒介;应加强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并进行相关的训练,正确处理好生动形象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7.
现代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采购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资源的种类和基本特性,并对现代图书馆在采购电子资源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和如何管理电子资源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58.
《现代写作学》在学科体系的建设、理论观念的开拓以及边缘学科的横向引进上,建构起了一个写作学科的现代性理论体系雏形,不但揭示了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运动状态,而且明确地肯定了写作主体在其中的核心位置。这不仅完成了写作研究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而且彻底打破了传统写作学理论研究过于侧重文章本身而忽视作者的局限,第一次以明显的开创性和学科性设定了写作学理论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959.
主要比较分析福克纳的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在对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爱米丽与杜丽娘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她们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中西方化的某些异质与同质,指出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思想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960.
Kirsty Rolfe 《Media History》2017,23(2):159-17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news of the siege and fall of Heidelberg in 1622 was conveyed, both in printed news pamphlets and in the regular letters of news written by the Cambridge scholar Joseph Mead. Through this, it investigates the ways in which contemporaneity (to use Brendan Dooley’s term) is produced, and complicated, by the time taken to transport international news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Reports of the fall of Heidelberg arrived in England some time behind events, and often unconfirmed, promising confirmation and further crucial details to follow. The awareness of contemporaneity across European space foster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foreign news was complicated by its belatedness. Furthermore, as Mead’s letters demonstrat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news networks could be subject to disruption and delay, making the forward projection of serialised news texts fraught with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