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6篇
教育   877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4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导,以设计工艺流程为主线,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专业与文化相结合,建设集教学、创新创业、对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室,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2.
论文在以总结经验和批判性反思进入“百年文学”的谱系时,主要是从中国的视点而不是单纯以西方的观念来审视这—段漫长的文学岁月,着重采取内部(中国)而非外部(西方)的准绳,来选择与确认在加世纪文学中重要的现象和问题。主要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焦虑与实践;从文学的社会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审美形态;现代传媒和文学生产;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状况;作为特殊现象的放逐诗学与留学生文学;“西方话语”被“拿来”以后该放到怎样的中国语境和话题中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123.
把哲学看成是纯理论学科,源于理论与应用二分的传统学科设定,在这一设定中,哲学几乎被简化为形而上学,这种简化忽视了形而上学的特定的应用功能,也忽视了哲学在传统知识学科的总体性地位。现代性条件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学科大联盟从学科体制上把哲学进一步“逼进”了人文学科和“冷门”学科。但就哲学的内涵及其面对现代性问题应当发挥的应有功能而言,哲学实际上应当成为具有广泛学科渗透与整合功能的综合性理论学科。本质地讲,哲学不应当只是被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4.
丁玲从一开始登上文坛就在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情绪,特别是早期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意识。然而,她的创作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实际上,丁玲的整个创作存在着一个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中断到最后消亡的过程,这也是丁玲小说现代性的演变过程。丁玲以莎菲系列形象这一中国的、现代的女性形象群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东西。同时我们也从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和消亡的过程,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探索与失误,看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25.
在平面设计中,对传统与现代应该如何进行把握和处理,是现代设计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分析,着重借用优秀设计案例,阐明了二者应该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实现“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6.
从平民主义到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产生了平民主义思潮,在以后的革命中又转化为新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以反资本主义和大众崇拜为特征,它推动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进程,同时又是一种反现代性思潮,在现代化建设中,新民粹主义导致以反现代性为导向的政治运动,直至“文革”。在当前,必须汲取历史经验,批判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反现代性思潮。  相似文献   
127.
中国和西方由于各自文明形态和文明进程的差异,导致了它们的审美现代性存在着两种根本的区别;一是在审美独立性追求上存在着差异,二是在审美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8.
海德格尔对唯物史观推崇不已,认定唯有它达到了在存在中把捉历史事物的本质性的存在论境域,唯有共产主义尚能追赶正在加速展开的世界历史天命。但由于他对"劳动"作了近代语境的解读,因而不无矛盾地批评唯物史观终究是预设"人是理性动物"的人道主义之一种,并认为人的本质不在理性或生物性而在"生存"。其实,"劳动"与"生存"均扬弃了旧形而上学那种作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人的本质,因为对世界历史意义的道说现在是在其本真的存在方式上而不是在所谓"绝缘的主体"上进行的。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当作此理解。  相似文献   
129.
Abstract

If service-learning is to fulfil its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meaningful social change,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must consider how service might foster a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the learner and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challenges modernist conceptions of knowledge as a ‘commodity’ that can be delivered and consumed, and instead identifies service to the community as a meaningful context for learners to interact with knowledge in a coherent framework for the explicit purpose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change. The Preparation for Social Action programme in Uganda is offered as an example in which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learners and the community can be examined. Findings from an analysis of curricular material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and focus-group data collected from its local instructors and administrato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0.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