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171篇
科学研究   8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狼犬在被人类的文明社会驯化后,最终再次回归本性返回原始荒蛮世界的故事。《野性的呼唤》体现了四种哲学思想,即: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反映出作者本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世界观的形成及其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2.
基于职教集团办学框架分析当前"3+2"模式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职教集团办学框架下,以项目管理运行方式推进"3+2"模式中高职衔接的实施路径,为建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3.
将“5C”语篇分析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结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篇章的理解由词、句层面向语篇层面拓展,培养学生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及逻辑关系,注重对篇章的整体理解;宏观结构分析则从篇章结构、文化及语境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发掘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4.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小说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学界和语言界都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研究书中的疑问副词‘可’,在穷尽性调查全书语料的基础上,对疑问副词"可"的发展,"可"在反复问句中及特指问句中的用法进行描写分析,力图勾勒出"可"作为疑问副词在书中的运用概貌。  相似文献   
65.
梁启超的“移人”说以艺术的情感力量为出发点,阐扬艺术对人的审美、教化作用,以期通过艺术审美培养优美的趣味,从而“无所为而为”,实现生活的艺术化,并达到改革社会组织,改变人民精神面貌的目的。他对艺术审美教育善恶二分的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水浒传》与《侠盗罗宾汉》中都安排了"劫法场"这一情境。受刑人物的气质差异反映出中西方对于死亡的理解不同。从救人好汉的描写看,虽然两位作者都以限知视角突出了个人,但《水浒传》在群像描写上略胜一筹。两位作家对小人物的简单着墨,使作品中的人物类型丰富有过渡性。而在奸险小人的不同处置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仍是以暴制暴,而英国较为注重法治程序。  相似文献   
67.
人类对自然界中"虹"现象的认识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虹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意义,人类的各种神话也与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民视野中"彩虹"蕴含着"龙"和"龙的传人"等含义。  相似文献   
68.
文章讨论了"说实话"由动宾短语到话语标记的演变过程、变体形式以及话语标记"说实话"的解说、总结、衔接等三种篇章功能和主观评价、人际互动两种人际功能。另外,我们通过分析得出"说实话"虚化为话语标记的动因是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69.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一画"论是其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其内涵外延具有数理、事理、道理的含义,更具有本质、本元、本源等哲学本体论意义。"一画"论既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老子"道生一"、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基础,又立足于"画从心"、"乃自我立"的独创性精神,以"一画"构建了本体论、源流论、体验论、创作论、方法论、笔墨论、蒙养论等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70.
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故清初骈文具有时代感和重情意识;而崇尚“博通”的学术追求,反映在骈文创作上表现为追求富丽典赡之美。清初骈文内容的充实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的复兴,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开拓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