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22.
王书怀说:“我的笔,笨拙的犁弯腰曲背,耕耘在这生活的土地。”作为诗坛的一朵奇葩,王书怀的诗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他为乡人而歌,在细微处寻找诗的灵感。例如,“一样的秫秸障,密不透风;一样的瓜菜园;花开几多种;翠生生,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乡村中国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叙述对象。因此,对乡村中国的文学叙述,形成了百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学。四川的乡土文学与中国乡土文学可谓同步发展,也是迄今为止取得最大艺术成就的文学类型。本文通过对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历史的理论化梳理和对部分富有代表意义的作家作品的分析,旨在探求其对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4.
王旭烽的小说创作,总体来说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特征也使其成为了典型的生态写作者,不仅在自然生态写作上有一般作家无法比拟的积累,也在社会生态写作上有着十分成功的实践。并且,她的生态小说的写作,能够表现出以探讨人的精神状态为基础的文化生态的指向,展现出了较为全面、科学而又自成一体、别具一家的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和小说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25.
浅析《边城》的乡土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沈从文的《边城》作为乡土文学小说,讴歌了湘西乡村世界中的人情味和人性关,形成了乡土自然与人相契合而渗透出的浓郁诗意,对普通人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整体象征性的探索,表达了文明冲突下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26.
由鲁迅开创的中国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以地域为“创作支点”的乡土作家群及左翼作家继续发扬现实主叉创作传统。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深入现实生活中自觉体味翻身农民的美学理想与艺术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与认同为特征的“寻根文学”占据了乡土文学的位置。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端正乡土文学形态,再树乡土文学魂魄,已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不客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27.
由鲁迅开创的中国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以地域为“创作支点”的乡土作家群及左翼作家继续发扬现实主叉创作传统。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深入现实生活中自觉体味翻身农民的美学理想与艺术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与认同为特征的“寻根文学”占据了乡土文学的位置。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端正乡土文学形态,再树乡土文学魂魄,已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不客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主要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并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催生的“乡土文学派”的流派特征以及它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地阐释两者的关系,希望在理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乡土文学派”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9.
从五四以来山东就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深邃厚重的齐鲁文化滋润了一代叉一代的山东作家,使山东乡土文学呈现出独特美学与文化风貌。其实,正如山东多样的地理风貌,齐鲁文化内部也是多彩纷呈。一直居住在蓬莱,拥抱着乡土的凌可新,他的有关大海、山林、丘陵的乡土之作,将水汽蒸腾、云雾缭绕的蓬莱——登州地形图带进中国新时期文坛;他的有关孤独的守海人、倔强的护林员、倜傥的看园人的故事,将充满着灵气与想象的东夷文化带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凌可新传承着嗜新好异、疏阔豁达的开放外倾形的东夷——齐文化的胶东小说,不是背对喧嚣多变充满物质主义的都市和正在吞噬中国本土文化的全球化,以拒斥的姿态来抒写乡土挽歌悲调,而是面对这双重经济和文化语境去挖掘中国乡土文化中现代性和开放性内蕴,因而,  相似文献   
30.
对台港文学的研究,开始有从政治出发的倾向,表面在台湾文学研究中是重乡土派文学轻现代派文学,重怀乡爱国主题的作品忽略其他题材作品;香港文学研究中配合“九七”回归过于直接和简单化,对“南来作家”的作用强调过头。后来的研究跳出了为政治服务的框框,逐步回到文学本身的轨道上来,使这些研究论著具有自己的科学形态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