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综观2007年的中篇小说,其叙事编码的基因变异是非常突出的特征,尤其是“底层叙事”的结构性变化。以方方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为代表的“底层叙事”的基因突变,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文学摆脱了以往的陈旧模式,不再固执地以工农阶层的代言人自居,以简单的二元对立式的思维去看待社会现实,就这一点而言,确实意义非凡。而以叶广芩的中篇小说《三击掌》为代表的历史叙事在叙事模式上的觉醒,以及宁肯、马叙的先锋叙述的话语调整,和滕肖澜、鲁敏的都市文学、乡土文学的话语流变,无不显示着2007年小说在深层结构上的种种变化与革新。基因的突变,预示着物种的进化与成长,而文学的发展亦如是。  相似文献   
202.
搜罗好书,与你共享;速递新书,先睹为快。好看书坊每期都会向你推荐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同时选登其中的精彩片段。我们希望好看书坊栏目能够传递最新书市信息,为你奉上最好的精神食粮,也希望你踊跃参与我们的栏目,把新书、好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虫虫)  相似文献   
203.
乡土文学创作中,如何理解乡土文化是一个关乎作品文学性高低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文学界对这一问题缺乏必要的反思,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乡土文学创作的质量。我们认为,文学中的乡土文化书写应该遵循"文学性"、"艺术性"的标准。从文学性视角来看,文学中的乡土文化因其个体化程度不同体现为现实的、文学的和原创的等三种性质不同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204.
湖南乡土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具有自然美的女性形象来表达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赞颂;那些堪称“自然之子”的女性身上呈现出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态,正好符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的现代生态理想。在对自然女性进行赞颂的同时,他们亦塑造了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对性别生态的矛盾失衡表现出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5.
雪漠的“大漠三部曲”作为西部文学中典型的乡土叙事作品,在昂扬的西部气象背后隐藏着关于乡村与农民的近乎原始般的诉说,使作者的复杂又真实的创作心态得到全方位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6.
四十多岁的王能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不是外面有什么吸引,而是眼下的生活让他失望透顶。青年作家魏思孝摒弃了乡土文学中田园牧歌的浪漫和当代文学里脱胎换骨的城乡跨越,借王能好的离乡与返乡铺展开鲁中农村最为普通的男女老少的生活图景。小说以吃喝拉撒、婚丧嫁娶的日常细处,由内部瓦解了那种田园乌托邦的存在,同时这内在的崩坏亦使向外的探寻变得乏力且乏味。  相似文献   
207.
韩枫 《文学教育(上)》2010,(19):127-127
乡土文学崛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文坛,本文试图透视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学史的演进过程,并对乡土文学的历史沿革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8.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促进民族文化的保  相似文献   
209.
将鲁迅(周树人)与赵树理的乡土文学成就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中考察,文章对鲁迅和赵树理进行影响和比较的研究,凸显了从鲁迅到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发展脉络以及这一文学传统的意义;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乡土书写乃至现今提倡的乡村振兴文学需要汲取历史经验,鲁迅和赵树理开创的乡土文学传统应成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10.
美国课程专家小威廉·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未来的课程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自组织的课程”,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注重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的理念,我尝试用混合式教学以教师引导性助学、学生自适性学习形式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