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沈从文的全人类学观和乡土文学创作方法主要来自他对湘西文化的理解。湘西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着典型的文化积沉范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等诸多民族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群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标志着中国乡土文学研究新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82.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的中国乡土小说一直未正。面多视角地对“祠堂”进行过深层文化透视。以各个时期有关“祠堂”的经典文本,清理和剥离出20世纪乡土作家对乡村看取视角的几种基本模式:即20年代以鲁迅为先河的文化批判视角,30年代社会问题剖析小说的社会政治经济视角,40年代到十七年文学的政治意识形态视角,80年代的多维文化视角。探讨制约着看取“祠堂”视线的诸多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借此获得对20世纪我国乡村认知与言说历史的某种程度上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83.
以鲁迅的乡土小说为代表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土文学,体现了作家们觉醒后对封建传统文化的背离和反叛,贯穿着“失乐园”的忧伤与痛苦和“复乐园”的甜蜜与希望,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4.
鲁迅在其乡土文学作品中不避矛盾地选择了隔岸遥望式的创作姿态,对中国农民表现出迥异于前人与他人的更为持久和深沉的关怀.他试图通过远距离地描绘某一局部场景来真切展现乡土民间的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85.
在“五四”文坛上,各种文学流派风起云涌,就实践意义而言,新文学现实主义第一个成形的流派--“乡土文学”兴起的成因比较复杂,其中历史诱因、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基础、主体条件、观念准备、艺术视景等五个方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6.
文学题材并非是简单地对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作出分类,它本身就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对象,而且某几类题材被命名、被反复阐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这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学史范畴。基于这一理论前提,本文对“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这两个现有文学史范畴并不当作一种既成事实进行接受,而对它的生成与使用以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进行考察,力图从一个侧面获至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信息。  相似文献   
87.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88.
作家声音     
●莫言指出乡土文学概念应拓展由铁凝担任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10月5日来到韩国春川,与韩日作家们共同纪念此地一位已故作家金裕贞的百年诞辰。29岁就英年早逝的金裕贞留下了《春天,春天》等30篇影响后世的小说。  相似文献   
89.
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来说,鲜明的题材特征并没有带来明确的意义属性或审美内涵,其原因在于由于乡土作家在反映、描写以及对待乡土生活、乡土气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某种“矛盾心理”,并且在表达艺术和写作技巧方面对于乡土题材进行了“矛盾修饰”。尽管“矛盾修饰”削减了题材特征与文学主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性,但是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乡土作家的创作观念以及乡土题材的意义属性来说,“矛盾修饰”具有独特的“视角”价值。  相似文献   
90.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体系,它拓展了现代文学的主题和题材领域,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