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2140篇
科学研究   30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3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闻分布包括新闻事实分布和新闻报道分布两个层面。新闻事实分布,是指某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多少。新闻报道分布是指媒体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个人、群体、组织、地域、事实等进行报道的次数和篇幅。狭义的新闻分布仅指后者。新闻事实分布与新闻报道分布在现实生活中比例往往是失调的。  相似文献   
102.
“故事式新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故事式新闻”当前正悄然风靡传媒界,逐步成为记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故事式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拉近了读与新闻事件的距离,给读带来全新的阅读快感,但同时也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消息是要向受众报道的一个新闻事实,是要以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一个最基本的新闻信息,消息的标题就是用准确的词语向受众表达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是有些消息的标题却使受众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看过新闻之后,才恍然大悟,标题模糊化,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本就消息标题不能表达新闻事实的模糊化问题作一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104.
潮涌 《军事记者》2005,(9):49-50
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但在各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编辑记们就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并且经常会就这个问题产生一些争论。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美不美,仅仅是就新闻照片画面的形式感而言的。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画面漂亮、色彩鲜艳、形式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愉悦和审美享受。然而,新闻照片对于这种“形式美”的追求似乎并不是主要的。真正的新闻照片,首要的任务是运用可视的形象语言信息来传播新闻,以最快、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告诉大众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05.
隐性采访的双重制衡--法律限制和伦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阳 《今传媒》2005,(2):20-21
一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其一,记者隐去了真实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即隐性采访是记者带有主观故意的行为,这与采访不期而遇的目击性新闻有所不  相似文献   
106.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新闻事实一进头脑“加工厂”,往往会融入新闻发布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非标准、情感投入、兴趣爱好,对千千万万读者产生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假如报道者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事实相脱离,就难免产生新闻偏见。  相似文献   
107.
伪闻六害     
伪闻者,假新闻也。跟社会各界口诛笔伐的伪书,两者好有一比。相同的是,它们都姓伪,都姓假,又同属传媒产品、出版物;不同的是,伪书是这一两年新闻出版界新冒出来的“毒瘤”,当然是危害极大的“毒瘤”,而伪闻呢,其“资历”较前者为“老”,其危害也大,可说是新闻界传播界的一大顽症。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顽症不除民无宁日。伪闻实在害人不浅。  相似文献   
108.
刘海民 《新闻实践》2005,(12):32-33
缺乏个性的新闻语言如今还是绵绵不绝地充斥着报章。除了新闻事实的类同,新闻语言的袁述也如出一辙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习惯了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永远找不到快乐和松弛。看到那些空洞、繁冗、毫无生气的公式化的新闻语言,不能不让我们扪心自问:当记者的,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呢?  相似文献   
109.
社会新闻.是当今各媒体拼抢的主阵地之.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个主要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除去媒体常没的新闻热线外,记者该如何挖掘社会新闻?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只要用心.把身子沉下去.社会新闻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0.
新闻评论中还有一种地位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等待着分析与判断的新闻事实,它是新闻评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